湮没罕闻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ān mò hǎn wén
成语注音 一ㄢ ㄇㄛˋ ㄏㄢˇ ㄨㄣˊ
成语简拼 ymhw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俄文 пропасть бесследно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湮没:埋没。名声被埋没,没人知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鸿规盛烈,湮没罕闻。”


成语典故

《史记?伯夷列传》:“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英名湮没而不称,悲夫。”《晋书?羊祜传》:“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埋没:~灭。~没(mò)。 淤塞,堵塞:“昔者禹之~洪水,决江河。”

同“洇”。

隐在水中:沉~。~顶之灾。 隐藏,消失:埋~。~落。 漫过,高过:水~了头顶。淹~。 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收。抄~。 终,尽:~世。~齿不忘。 同“殁”。

稀少:稀~。~见。~俦(很少与之相比的)。~世之宝。人迹~至。 古代称捕鸟用的长柄小网。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湮』

《唐韻》於眞切《集韻》《韻會》伊眞切,𠀤音因。 《爾雅·釋詁》湮,落也。 《說文》湮,沒也。通作洇。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狂水東北湮谷。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因蓮切,𠀤音烟。塞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鬱湮不育。  又《集韻》一結切,音噎。  又壹計切,音翳。義𠀤同。  又伊甸切,音宴。沒水中也。

『罕』

《廣韻》呼旱切《集韻》《韻會》《正韻》許旱切,𠀤音暵。 《五經文字》䍐,經典相承。隷省作罕。 《爾雅·釋詁》希寡鮮,罕也。 《註》罕亦希也。 《詩·鄭風》叔發罕忌。 《禮·少儀》罕見曰聞名。  又《玉篇》旌旗也。 《史記·周本紀》百夫荷罕旗,以先驅。 《註》蔡邕獨斷曰:前驅有九流雲罕。東京賦曰:雲罕九旒。  又《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爲邊兵,主弋獵。 《註》畢八星曰罕車。  又《廣韻》鳥網。 《後漢·馬融傳》罕罔合部。 《註》罕亦罔也。  又《廣韻》兔罟也。  又率也。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圍枹罕。 《註》師古曰:枹罕,金城之縣也。  又姓。 《廣韻》鄭有罕氏,出自穆公,以王父字爲氏,代爲卿大夫。  又羌複姓有罕井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