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牢骚


   牢骚: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ǎn fù láo sāo
成语注音 ㄇㄢˇ ㄈㄨˋ ㄌㄠˊ ㄙㄠ
成语简拼 mfl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滿腹牢騷
成语英文 be full of grievance(be querulous)
成语俄文 быть в сильной обиде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牢骚: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成语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45章:“变得满腹牢骚,一腔怨气;不谋工作,只谋仕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那里晓得他一腔心事,满腹牢骚,他正在那里难过,那里还有心肠再叫别人呢。”


成语典故

牢骚: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牢骚。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清.孙雨林《皖江血.遭抢》:“说不尽满腹牢骚,心中懊恼。”《文明小史》五回:“柳知府起先是满腹牢骚,诸事都不在他心上,如今停了几天,也就渐渐的平和下来。” 偏正 满肚子的怨气与不满。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就应当学会用成熟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一切不尽人意的人和事,如果需要,就以有效的方法去推进它的改善,而不是~ ,怨天尤人。”△用于描写人的心理神态方面。→怨气满腹 埋天怨地 ?心平气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一般指人和脊椎动物躯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内脏(通常称“肚子”):~部。~膜。~水。~泻。~疾。心~(喻极亲近的人)。~稿。~诽(指口里不说而心里不以为然。亦作“腹非”)。遗~子。 喻地区的前部、内部或中部:~地。~背受敌。 厚:“(冬季之月)冰方盛,水泽~坚,命取冰。” 怀抱:“出入~我。”

养牲畜的圈(juàn ):虎~。亡羊补~(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监~。坐~。 结实,坚固,固定:~固。~稳(❶稳妥可靠;❷物体稳定,不摇晃)。~记。~不可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方六切,音福。 《說文》本作腹,厚也。一曰身中。 《爾雅·釋詁》腹,厚也。 《詩·小雅》出入腹我。 《傳》厚也。 《箋》腹,懷抱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水澤腹堅。 《註》腹,厚也。  又《增韻》肚也。 《釋名》腹,複也,富也,腸胃之屬,以自裹盛復於外複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 《易·說卦》坤爲腹。 《疏》坤能包藏含容,故爲腹也。  又凡借以喻物。 《詩·周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河圖引蜀謠》汶阜之山,江出其腹。  又遺腹。 《前漢·昭帝紀》泗水戴王有遺腹子煖。  又腹疾。 《左傳·宣十六年》叔展曰:河魚腹疾柰何。  又衣名。 《釋名》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  又姓。 《戰國策》腹擊爲室而鉅。 《註》趙臣。  又人名。 《史記·燕世家》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  又《韻補》叶音必。 《易林》隂寒主疾,水離其室。民飢于食,不病心腹。

『牢』

《唐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𠀤音勞。 《說文》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玉篇》牲備也。 《詩·大雅》執豕于牢。 《周禮·地官》充人掌繫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繫於牢。 《註》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齧。 《管子·輕重戊篇》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馬。  又牛曰太牢,羊曰少牢。 《禮·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諸侯社稷皆少牢。  又《周禮·天官·小宰》牢禮之灋。 《註》三牲牛羊豕,具爲一牢。 《齊語》環山於有牢。 《註》牢,牛羊豕也。言雖山險,皆有牢牧。  又《玉篇》廩食也。 《史記·平準書》願募民自給費,因官器作煑鹽,官與牢盆。 《註》如淳曰:牢,廩食也。古人名廩爲牢也。盆者,煑鹽盆蘇。林云:牢,價直也。今世人言雇手牢盆。樂彥云:牢乃盆名。 《後漢·西羌傳》諸將多盜牢稟。 《註》牢,價直也。 《應劭傳》多其牢賞。  又《唐韻》堅也,固也。 《史記·外戚世家》欲連固根本牢甚。  又《前漢·揚雄傳》惜誦以下至懷沙一卷,名曰畔牢愁。 《註》李奇曰:畔,離也。牢,聊也。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馬融·廣成頌》臯牢陵山。 《註》臯牢,猶牢籠也。孫卿子曰:臯牢天下而制之,若制子孫也。諸本有作牢柵者,非也。  又《晉書·姚萇載紀》陛下將牢太過耳。 《註》將牢,猶俗言把穩。  又《韻會》狴犴曰牢。 《史記·天官書》赤帝行德,天牢爲之空。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一年》自虎牢以東。 《註》虎牢,河南成臯縣。  又《成五年》同盟于蟲牢。 《後漢·郡國志》陳留郡封丘有桐牢亭。或曰古蟲牢。  又《史記·秦本紀》伐趙皮牢,拔之。  又山名。 《後漢·南蠻哀牢夷傳》其先有婦人,名沙臺,居於牢山。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琴牢之後。 《後漢·佞幸傳》僕射牢梁。  又《廣韻》蒲牢,海獸名。  又《廣韻》同窂。詳穴部窂字註。  又《廣韻》《類篇》𠀤郞侯切,音樓。 《儀禮·士喪禮》握手用𤣥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 《註》牢,讀爲樓。樓爲削約,握之中央,以安手也。 《疏》讀從樓者,義取縷斂狹少之意。云削約者,謂削之使約少也。  又《易林》失志懷憂,如坐狴牢。  又音潦。 《後漢·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 《註》言牢周者,皆搜索取之也。一曰牢漉也。二字皆從去聲。今俗有此言。  又《淮南子·本經訓》牢籠天地。 《註》牢讀屋霤之霤。楚人謂牢曰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