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无定


   泊:停留。比喻东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piāo bó wú dìng
成语注音 ㄆ一ㄠ ㄅㄛˊ ㄨˊ ㄉ一ㄥˋ
成语简拼 pbwd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漂泊無定
成语英文 drift about(live out of a trunk)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泊:停留。比喻东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成语示例


他一生都是漂泊无定,到处流浪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飘泊雨江村。”


成语典故

述补 四处奔走,生活不安定。语本宋·范成大《元夜忆群从》:“遥怜好兄弟,漂泊雨江村。”田聿月《游子的梦》:“游子心中那种~的失落,没有身临其境是体会不到的。”△多用于表现生活不安定方面。→居无定所 ?安居乐业。也作“漂泊不定”、“飘泊无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浮。~流。~没(mò)。~移。~泊(喻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亦作“飘泊”)。~零。~沦。~游。~萍。

用水加药品使物品退去颜色或变白:~白。~染。 用水冲去杂质:~洗。

〔~亮〕a.好看,如“长得~~”;b.出色,如“这件事办得~~”。 方言,事情、账目等落空:那事没什么指望,~了。

停船靠岸:~船。~位(航运上指港区能停靠船泊的位置)。停~。 停留:飘~。 〔落(luò)~〕见“落1”。 安静:淡~(亦作“澹泊”)。

湖:湖~。水~。血~(一大滩血)。

不动的,不变的:~额。~价。~律。~论。~期。~型。~义。~都(dū)。~稿。~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规~。鉴~。 使不变动:~案。~罪。决~。确~。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大局已~。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心神不~。 确凿,必然的:必~。镇~。 预先约妥:~计。~情。~货。~做。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漂』

《唐韻》匹消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𠀤音飄。 《說文》漂,浮也。 《書·武成》血流漂杵。  又動也。 《前漢·中山靖王傳》衆煦漂山。  又與飄同。 《詩·鄭風》風其漂女。 《傳》漂猶吹也。  又漂漂,高飛貌。 《賈誼·弔屈原賦》鳳漂漂其高逝。  又寒也。 《馬融·長笛賦》正瀏漂以風洌。 《註》瀏漂,淸涼貌。  又《杜篤·論都賦》漂槩朱崖。 《註》漂槩,謂摩近之也。  又《集韻》𤰞遙切,音猋。與瘭同。疽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妙切,音剽。水中擊絮也。 《史記·淮隂侯傳》竟漂數十日。 《集韻》或作𣿖。  又水名。 《山海經》隗山南有山,漂水出焉。 《註》漂,音票。  又漂撇,餘響少騰相擊之貌。 《王褒·洞簫賦》吟氣遺響,聯緜漂撇。  又《集韻》匹沼切,音縹。義同。  又浮也。 《說文》本作𤄚。 《廣韻》亦作𣻔。

『泊』

《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𠀤音薄。止也。舟附岸曰泊。 《杜甫詩》漾舟千山內,日入泊枉渚。  又水貌。 《前漢·郊祀歌》泊如四海之池。  又澹泊,恬靜無爲貌。 《老子·道德經》泊乎其未兆。  又紛泊,飛走衆多之貌。 《張衡·西京賦》霍繹紛泊。  又漂泊,流寓也。 《庾信·哀江南賦》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又與薄同。 《王充·論衡·率性篇》氣有厚泊,故性有善惡。  又《集韻》匹陌切,音拍。𡻟岶,竹密貌。或作漠泊。 《王褒·洞簫賦》密漠泊以𤡋猭。  又小波也。 《木華·海賦》㴸泊柏以迆颺。 《註》泊,匹帛切。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定』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徑切,庭去聲。 《說文》安也。 《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 《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禹貢》震澤底定。  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 《註》謂各署其所長也。  又止也。 《書·洛誥》公定,予往已。 《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 《註》定猶熟也。 《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  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𠀤曰定。  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定州,以安定天下爲名。  又丘名。 《爾雅·釋丘》左澤曰定。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丁定切,音訂。營室星也。 《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註》定星昏而正中,於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孫炎曰:定,正也。一曰定謂之耨。  又《詩·周南》麟之定。 《註》定,額也。  又《禮·禮器》羹定詔於堂。 《註》羹,肉湆。定,熟肉。  又《爾雅·釋器》斪斸謂之定。 《郭註》鋤屬也。  又叶唐丁切,音庭。 《詩·小雅》亂靡有定。叶下寧成。  又《韻會》古通正。亦作奠。引周禮瞽矇世奠繫,奠讀爲定,謂帝繫,諸侯世本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