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无闻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ò mò wú wén
成语注音 ㄇㄛˋ ㄇㄛˋ ㄨˊ ㄨㄣˊ
成语简拼 mmww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英文 be out of nowhere(cut no figure)
成语组合  AAB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5回:“漠漠无闻至于百姓忘其姓名还是好的,还有提其名讳而讪骂及之者。”


成语典故

见“默默无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北。 空旷:广~。荒~。~~。 冷淡地,不经心地:~视。~不关心。 同“寞”,寂静无声。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北。 空旷:广~。荒~。~~。 冷淡地,不经心地:~视。~不关心。 同“寞”,寂静无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漠』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𠀤音莫。 《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 《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 《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又《爾雅·釋言》漠,淸也。  又《廣韻》施也,茂也。  又淡漠,恬靜貌。 《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又與寞通。 《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又與莫通。 《爾雅·釋詁》漠,謀也。 《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又漠漠,布列貌。 《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又漠陽,江名。 《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與𡻟同。或从水,亦作㵹。  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 《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又叶莫卜切,音木。 《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𥳑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

『漠』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𠀤音莫。 《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 《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 《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又《爾雅·釋言》漠,淸也。  又《廣韻》施也,茂也。  又淡漠,恬靜貌。 《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又與寞通。 《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又與莫通。 《爾雅·釋詁》漠,謀也。 《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又漠漠,布列貌。 《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又漠陽,江名。 《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與𡻟同。或从水,亦作㵹。  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 《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又叶莫卜切,音木。 《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𥳑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