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鹤;烧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焚:烧。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同“煮鹤烧琴”。《水浒传》三八回:“正是怜香惜玉无情绪,煮鹤焚琴惹是非。”《天雨花》九回:“平时不与相知惯,煮鹤焚琴莽十分。” 见“焚琴煮鹤”。《水浒传》38回:“正是怜香惜玉无情绪,~惹是非。”
把东西放在水里,用火把水烧开:烹~。~饭。~字(喻书生玩味文字)。~豆燃箕(喻骨肉相残)。~鹤焚琴(喻大煞风景的事)。
烧:~烧。~毁。~化。~香。~书坑儒。~膏继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忧心如~。
古代弦乐器,最初是五根弦,后加至七根弦(亦称“七弦琴”;通称“古琴”):~瑟。~曲。~师。~意。抚~。~棋书画。 某些乐器的统称:钢~。月~。胡~。口~。竖~。小提~。~书(曲艺的一种)。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分切,音汾。 《玉篇》燒也。 《集韻》火灼物也。 《書·胤征》玉石俱焚。 《易·離卦》焚如。 《春秋·桓七年》焚咸丘。 《註》焚,火田也。 《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 《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 《集韻》本亦作僨。 又叶汾沿切。 《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又叶符筠切。 《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 《說文》本作燓。 《集韻》或作炃燌。
『琴』《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𠀤音靲。 《說文》本作珡,禁也。象形。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周加二絃。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廣六寸,象六合。前廣後狹,象尊𤰞也。上圓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臨岳琴首,絚絃者也。岳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城路,岳山下路也。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䃌貢梓。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帝俊琴曰電母。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伊陟琴曰國阿。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是祝琴曰太古。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崔駰琴曰臥冰。戴逵琴曰黑鵠。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兄勃琴曰應谷。柳文暢琴曰春風。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 《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 《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 《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 《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