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眉:火烧眉毛。火烧眉毛那样地紧急。比喻事情非常急迫。
《文献通考 市籴二》:“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形容极其紧迫。《英烈传》五三回:“此时正是燃眉之急,岂不用他。”亦作“烧眉之急”。明.沈受先《三元记.博施》:“望乞员外借贷些须,以救烧眉之急。” 偏正 好像火烧眉毛那样紧急。比喻事态非常紧急或事情非常危急。语出《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张昭谓孔明曰:‘先生每以管、乐自比,今玄德得先生,及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有燃眉之急,岂有管、乐万分之一耶?’”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晚辈还想,将直隶现有的存粮先行运往漠北,有多少算多少,以解大营~。△多用于描写处境危困。→刻不容缓 火烧眉毛 当务之急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 ?从容不迫 不急之务 案堵如故 无关紧要
烧起火焰:自~。~料。~烧。~点。~眉之急。 引火点着:点~。~灯。
眼上额下的毛:~毛。~宇(两眉上面的地方)。~心。~目。~寿(长寿)。~睫。扬~吐气。 书页上端的空白:书~。~批。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焦燥:~燥。着~。焦~。 气恼,发怒:~眼。 使着急:这件事真~人。 匆促:~促。~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流。~进。~先锋。~风暴雨。 迫切,要紧:~切。~诊。~事。 严重:告~。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人之难。
《廣韻》俗然字。詳然字註。 《元經》光熙元年夏五月範陽地燃。 又《拾遺記》周武王六年,燃丘之國獻比翼鳥。
『眉』《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𥄐悲切,𠀤音麋。 《說文》目上毛也。 《釋名》媚也。有嫵媚也。 《春秋·元命包》天有攝提,人有兩眉,爲人表𠋫,陽立于二,故眉長二寸。 《註》攝提二星頗曲,人眉似之。 又《揚子·方言》東齊謂老曰眉。 《郭璞註》言秀眉也。 《詩·豳風》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註》豪眉也。 又渠眉,玉飾之溝瑑也。 《周禮·春官·典瑞》駔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邊地曰眉。 《前漢·游俠傳》揚雄酒箴曰:觀瓶之居,居井之眉。 《註》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壽,明眉旭。 又《韻會》通作麋。 《大戴禮·主言篇》孔子愀然揚麋。 《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須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縣南百里,兩山相對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爲名。○按《說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額理也。徐曰:仌,頟理也。指事。隸作眉,《字彙補》又作𥅕𥇮,非。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急』《廣韻》《正韻》居立切《集韻》《韻會》訖立切,𠀤音伋。 《釋名》急,及也,言操切之使相逮及也。 又《說文》褊也。 《後漢·范丹傳》以狷急不能從俗,常佩韋于朝。 又《廣韻》疾也。 《增韻》迫也。 又窘也。 《禮·王制》國無六年之畜曰急。 《史記·周本紀》囊王告急于晉。 又請急,古休假名。晉令急假者,一月五急。 本作㤂。 《說文》从心及聲。隸作急,刍卽及字。 《歐陽氏曰》俗作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