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è lì dú xíng
成语注音 ㄊㄜˋ ㄌ一ˋ ㄉㄨˊ ㄒ一ㄥˊ
成语简拼 tldx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特立獨行
成语英文 noteworthy conduct and independent characte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唐 韩愈《伯夷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成语典故

《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勿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勿与,异勿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旧指自恃有操守,有识见,不随波逐流为“特立独行”。 并列 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志行高洁,行为独特,不随俗,不和众。语本《礼记·儒行》:“世俗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张贤亮《小说中国》:“他们都是~,与俗人的思想见解,甚至与一般人的行为举止都不太一样,而被当代人看做‘异己’的人。”△常用于指志高品洁,不随波逐流的人。→志美行洁?随俗沉浮 ?卑鄙龌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产。~权。~性。~征。~需。~技。~务。~区。~价。~例。~效。 单,单一:~为(wèi )。~设。~地。~惠。~辑。~使。~赦。~约。 只,但:不~如此。“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三岁的兽,一说四岁的兽:“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兮!” 公牛,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 配偶,匹配:“不因旧姻,求尔新~”。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马上,即刻:~时。~刻。~等。 姓。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特』

《唐韻》徒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敵得切,𠀤音棏。 《說文》朴特,牛父也。 《玉篇》牡牛也。 《書·舜典》格于藝祖,用特。 《傳》特,一牛也。 《禮·郊特牲註》郊者,祭天之名。用一牛,故曰特牲。  又《禮·內則》庶人特豚,士特豕。  又《詩·魏風》胡瞻爾庭有懸特兮。 《傳》獸三歲曰特。  又《爾雅·釋獸》豕生,三豵,二師,一特。  又牡馬亦曰特。 《廣韻》特,雄也。 《周禮·夏官·校人》凡馬,特居四之一。 《註》三牝一牡。 《又》頒馬攻特。 《註》攻特,謂騬之。  又《詩·鄘風》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傳》特,匹也。  又《小雅》不思舊姻,求爾新特。 《傳》新特,外昏也。  又《韻會》挺立曰特。 《詩·秦風》維此奄息,百夫之特。 《箋》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又《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箋》菀然茂特之苗。 《禮·聘儀》珪璋特達。  又《儒行》特立獨行。  又《禮·服問》輕者包,重者特。 《註》特其葛不變之也。  又《周禮·夏官·司士》孤卿特揖。 《註》特揖,一一揖之。  又《爾雅·釋水》士特舟。 《註》單船。  又《韻會》但也。 《史記·秦始皇紀》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  又《廣韻》亦姓。左傳,晉大夫特宮。 《玉篇》或作犆。 《集韻》或作𤙰。◎按廣韻。𤙰與特音同義別,與集韻異。詳後𤙰字註。

『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力入切,音力。 《說文》立,住也。 《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 《廣韻》立,行立。 《禮·曲禮》立必正方。  又成也。 《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 《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 《論語》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 《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 《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 《書·牧誓》立爾矛。 《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 《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 《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 《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 《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  又《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 《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  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 《宋史·喬行𥳑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 《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 《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又與粒通。 《詩·周頌》立我烝民。 《箋》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又于貴切。同位。 《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 《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 《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