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烈的风,巨大的浪。指来势迅猛或同时有强劲冲击力的变化。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7章:“打鱼的人要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
并列 风急浪大,比喻形势险恶严峻。京剧《红灯记》:“打渔的人经得起~,打猎的人哪怕虎豹豺狼!”△贬义。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险象方面 →狂风恶浪 狂风巨浪 ?风平浪静
本称狗发疯,后亦指人精神失常:~犬。疯~。癫~。发~。~人。 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轻~。~妄(极端自高自大)。~吠(狗狂叫,借指疯狂的叫嚣)。~乱。~野。~躁。~恣。~草(草书的一种,风格狂放无羁)。 气势猛烈,超出常度:~风。~飙。~热。力挽~澜。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大,很大:~大。~人(a.身材异常高的人;b.童话里指比一般人高大,有神力的人;c.喻有巨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匠(泛称在科学或文艺上有极大成就的人)。~子(a.中国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的尊称;b.在某方面卓有成就,有声望的人)。艰~。 姓。
大波:波~。海~。巨~。风~。~涛。~潮(亦喻大规模的社会运动)。风平~静。 像波浪起伏的:麦~。声~。 没有约束,放纵:放~。流~。~费。~迹。~人。孟~。
《廣韻》巨王切《集韻》渠王切,𠀤音軖。 《廣韻》病也。心不能審得失之地。則謂之狂。 《書·微子》我其發出狂。 《疏》狂生於心,而出於外。應璩詩云:積念發狂癡,此其事也。 又《書·洪範》曰狂恆風若。 《疏》鄭康成以狂爲倨慢,以對不敬,故爲慢也。 又《集韻》一曰躁也。 《詩·鄘風》衆穉且狂。 《傳》是乃衆幼穉且狂,進取一槩之義。 《疏》論語云:狂者進取,仰法古例,不顧時俗,是進取一槩之義。 《論語》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 又《詩·鄭風》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傳》狂,狂人也。 《疏》都是美好,狂是醜惡。 又鳥名。 《爾雅·釋鳥》狂,茅鴟。 《註》今鶂鴟也。似鷹而白。 《疏》茅鴟一名狂。◎按廣韻作鵟。 又《爾雅·釋鳥》狂,㝱鳥。 《疏》㝱鳥一名狂。 《山海經》栗廣之野,有五彩之鳥,有冠,名曰狂鳥。〇按集韻作鵟。亦作𨿗。 又山水名。 《山海經》狂山無草木,冬夏有雪,狂水出焉,西流,注于浮水。 又大𩇵之山,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 《註》國名記云:狂水逕綸氏城,在今南陽。 又《集韻》本作𤝵。 《說文》狾犬也。或作𤝶𢙌。 又《廣韻》《正韻》渠放切《集韻》具放切,𠀤音誆。 《廣韻》狂,輒爲也。 又《集韻》古况切,音誑。惑也。 又《集韻》局縛切,音戄。狂狂,犬走貌。
『巨』《唐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𠀤渠上聲。 《說文》䂓巨也。从工,象手持之。 又《玉篇》大也。 《孟子》爲巨室。 又巨萬,數也。 《史記·平準書》京師之錢累巨萬。 《註》巨萬,今萬萬。 又姓。 《何氏姓苑》巨氏出南昌。 《廣韻》漢有巨武,爲荆州刺史。 又巨毋,複姓。 《前漢·王莽傳》有奇士,長丈,大十圍,自謂巨毋霸。莽更其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而霸王符也。 《後漢·光武紀》作巨無霸。 又《韻會》通作鉅。 《前漢·食貨志》庶人之富者累鉅萬。 《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工。 又與詎同。 《前漢·高帝紀》公巨能入乎。 《師古曰》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類篇》求於切,音蕖。未央也。 《韻會》亦作渠。詩小雅庭燎註,夜未渠央。義與遽同,言未便至夜也。 《唐韻》其呂切《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𠀤音巨。 《說文》大剛也。从金巨聲。 《商子·論兵篇》怨如鉅鐵。 《史記·禮書》宛之鉅鐵。 《註》徐廣曰:大剛曰鉅。正義曰鉅,剛鐵也。 又大也。同巨。 《史記·禮書》宜鉅者鉅,宜小者小。 又天子曰鉅公。 《前漢·郊祀志》吾欲見鉅公。 《註》張晏曰: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師古曰:鉅,大也。 又《正字通》尊者通稱。 《李賀·高軒過詩》文章鉅公。 又《說文》弓名。 《荀子·性惡篇》繁弱、鉅黍,古之良弓也。 又劒名。 《荀子·性惡篇》干將、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 又《正韻》呂矩,矯貌。 《莊子·列禦𡨥》一命而呂鉅。 又《五音集韻》澤名。 又地名。 《史記·殷本紀》盈鉅橋之粟。 《註》服虔曰:鉅橋,倉名。許愼曰:鉅鹿水之大橋有漕粟也。 又《項羽紀》章邯令王離涉閒圍鉅鹿。 又《王子侯者年表》鉅合侯劉發。 《註》鉅合,在平原。 《前漢·武帝紀》上耕于鉅定。 《註》服虔曰:地名。近東海。應劭曰:齊國縣也。 又《地理志》山陽郡鉅壄縣,齊郡鉅定縣。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封鉅黃帝師。 又《藝文志》將鉅子五篇。 《註》六國時人。 又草名。 《爾雅·釋草》蕎,邛鉅。 《註》今藥草,大戟也。 《本草》大戟,一名邛鉅,苗名澤漆。 又《韻會》鉤鉅。 《潘岳·西征賦》弛靑鯤於網鉅。 《註》鉅,鉤也。 又同詎。 《戰國策》臣以爲王鉅速忘矣。 《註》鉅,詎通。 又與遽同。 《荀子·正論篇》是豈鉅知見侮之爲不辱哉。
『浪』《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滄浪,水名。 《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 《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 《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 《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𠀤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 《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 《詩·邶風》謔浪笑傲。 《註》浪,意萌也。 又井名。 《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 《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