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鹤唳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uán tí hè lì
成语注音 ㄩㄢˊ ㄊ一ˊ ㄏㄜˋ ㄌ一ˋ
成语简拼 yth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猨嗁鶴唳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


成语典故

猿和鹤凄厉地啼叫。形容悲哀凄凉的气氛。《水浒传》第五三回:“〔二仙山〕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猿啼鹤唳。”明 徐元《八义记.灵辄留朔》:“入山深,路崎岖屈曲怎行。没一个打柴人,但闻得山鸡野鸟声声,听猿啼鹤唳惨凄。”亦作“猿啼鹤怨”、“猿悲鹤怨”、“猿惊鹤怨”。宋 朱熹《送籍溪胡丈赴馆供职》诗之二:“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宋 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明 汤显祖《牡丹亭.御淮》:“听得猿啼鹤怨,泪湿征袍如汗。” 并列 猿和鹤凄切而尖利地啼叫。《水浒传》53回:“(二仙山)青山削翠,碧岫堆云。两崖分虎踞龙盘,四面有~。”△贬义。用于形容悲凉的气氛,也比喻指哀怨声、哀叹声。也作“猿悲鹤怨”、“猿惊鹤怨”、“猿啼鹤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哺乳动物,与猴相似,比猴大,颊下没有囊,没有尾巴,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都是:~猴。~人。

哭,出声地哭:~哭。~泣。悲~。~笑皆非。 鸟兽叫:~鸣。~叫。虎啸猿~。

鹤、雁等鸟高亢的鸣叫:“华亭鹤~,岂可复闻乎?”风声鹤~(形容惊慌疑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猿』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𠀤音袁。 《玉篇》俗猨字。 《戰國策》猿獼猴錯木據水,則不若魚鼈。

『啼』

《說文》同嗁。 《禮·喪大記》主人啼。 《穀梁傳·僖十年》麗姬下堂而啼。

『唳』

《廣韻》練結切《集韻》《韻會》力結切,𠀤音捩。 《玉篇》鳥鳴也。 《廣韻》嘍唳,鳥聲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𠀤音麗。 《說文》鶴鳴也。 《晉書·陸機傳》華亭鶴唳。 《鮑昭·舞鶴賦》唳淸響於丹墀。  又《韻會》嘹唳,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