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凭实据


   真实可靠的凭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ēn píng shí jù
成语注音 ㄓㄣ ㄆ一ㄥˊ ㄕˊ ㄐㄨˋ
成语简拼 zpsj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真凴實據
成语英文 concrete proof and genuine evidence
成语法文 preuves dignes de foi,irrefutables(pièces à conviction)
成语俄文 фáкты полностью подверждáют(неопровержимые улики)
成语日文 確実(かくじつ)な証拠(しょうこ)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真实可靠的凭据。




成语示例


处理任何案件,都必须有真凭实据。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成语典故

真实确凿的凭据。《官场现形记》一五回:“后头一帮人也是没有真凭实据的,看见前头的样子,早已胆寒。”萧乾《梦之谷.一支委屈的笛》:“这信是你写的,没错儿了吧!这回可抓到你的真凭实据啦!” 并列 确凿可靠的证据。茅盾《子夜》:“钱葆生他们存心和我们捣蛋已经有了~了,我们打算怎么办?”△褒义。多用于证据真实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诚。~谛。~挚。~心。逼~。认~。~才实学。~知灼见。 确实,的确:~好。~正。~切。 清楚,显明:看得~。咬字很~。 本性,本原:纯~。天~。 人的肖像:传(chuán )~。写~。 汉字的楷书:~字。~书。~草隶篆。 姓。

靠在东西上:~栏。~吊(对着遗迹怀念)。 依靠,仗恃:~借。~靠。~信。 根据:~票入场。 证据:~据。文~。~空。~证。空口无~。 由着,听任:任~。听~。

〔拮~〕见“拮”。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真』

同眞。俗字。

『凭』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𠀤音平。 《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 《增韻》倚也。 《正韻》隱几也。 《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 《註》梯几,凭几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𠀤憑去聲。義同。 《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𠀤音凭。依也,託也。 《書·顧命》憑玉几。  又姓。  又叶蒲蒙切,音蓬。 《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据』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居。 《說文》戟挶也。 《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爲事曰拮据。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手病也。  又與據通。 《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 《註》据,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又《酷吏傳贊》趙禹据法守正。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据以驕騖。 《註》張揖云:据,直項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鋸。 《說文》杖持也。 《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 《易·困卦》困于石,據于蒺藜。 《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註》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 《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 《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 《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 《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 《註》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 《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註》訖逆切,音戟。 《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  又叶求於切,音蘧。 《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据。見据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