矜贫恤独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n pín xù dú
成语注音 ㄐ一ㄣ ㄆ一ㄣˊ ㄒㄨˋ ㄉㄨˊ
成语简拼 jpxd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矜貧卹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的人。怜悯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魏书 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成语典故

矜:怜悯。恤:周济。独:老年无子。同情并救助贫苦和孤独的人。《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 并列 怜惜周济贫困和孤苦的人。《魏书·高闾传》:“甄忠明孝,~,开纳谠言,抑绝谗佞。”△褒义。多用于写对人济贫解困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怜悯,怜惜:~悯(怜悯)。~惜。~恤。 自尊,自大,自夸:~夸。~伐。~恃。骄~。 庄重,拘谨:~持。~重(zhòng )。

矛柄。

同“鳏”。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穷。~寒。~民。清~。 缺乏,不足:~乏。~血。~瘠。 絮烦可厌:~相(xiàng )。~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 僧道谦称:~道。~僧。

对别人表同情,怜悯:~刑(施刑慎重,不严刑以逼供)。体~。 救济:~金。抚~。 忧虑:~~(忧虑的样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矜』

《唐韻》《集韻》巨巾切《韻會》《正韻》渠巾切,𠀤音㨷。 《說文》矛柄。 《史記·主父偃傳》起窮巷,奮棘矜。 《註》矜者,戟鋋之杷也。 《揚子·方言》矜謂之杖。 《註》矛戟,矜卽杖也。 《集韻》或作𥎊㮗,通作槿。  又《廣韻》巨斤切《集韻》渠斤切,𠀤音勤。  又《集韻》渠京切,音擎。義𠀤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陵切,音兢。 《六書略》矜本矛柄,因音借爲矜憐之矜。 《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  又《釋言》苦也。 《註》可矜憐者亦辛苦。 《書·泰誓》天矜于民。 《詩·小雅》爰及矜人。 《註》貧窮可憐之人也。 《公羊傳·宣十五年》見人之厄則矜之。 《註》矜,憫也。  又《小爾雅》惜也。 《書·旅獒》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註》矜,憐惜之意。 《傳》矜持也。  又《博雅》危也。 《詩·小雅》居以凶矜。 《箋》凶危之地,謂四裔也。  又哀也。 《揚子·方言》齊魯之閒曰矜。  又遽也。 《揚子·方言》秦晉或曰矜。或曰遽。  又自賢曰矜。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公羊傳·僖九年》矜之者何。猶曰莫若我也。 《註》色自美大之貌。 《管子·法法篇》彼矜者滿也,細之屬也。 《註》滿招損,小人之類也。  又莊以持已曰矜。 《論語》君子矜而不爭。  又敬也。 《孟子》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  又尚也。 《賈誼·治安策》嬰以廉恥,故人矜節行。  又竦也。 《張衡·思𤣥賦》魚矜鱗而幷凌。  又《詩·小雅》矜矜兢兢。 《註》羊羣堅强也。  又《集韻》居覲切,兢去聲。亦憐也。  又《集韻》《韻會》姑頑切《正韻》姑還切。𠀤與瘝同。 《後漢·和帝紀》寤寐恫矜。 《註》病也。  又同鰥。 《詩·大雅》不侮矜寡。 《禮·王制》老而無妻者謂之矜。 《集韻》通作𩶊𥎅。 《琅邪代醉編》鰥寡之鰥,禮記作矜。哀矜之矜,前漢于定國傳作鰥。二字通聲互用也。 《六書正譌》矜从令。

『恤』

《唐韻》辛聿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𠀤音戌。 《說文》憂也。从心血聲。 《書·盤庚》永敬大恤。 《詩·小雅》出則銜恤。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恤禮哀𡨥亂。皆訓憂也。  又收也,賑也。 《周禮·地官》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註》恤,振憂貧者。 《通論》振貧老曰恤。  又《增韻》愍也,災危相憂也。 《周禮·地官》十二敎,八曰以誓敎恤,則民不怠。 《疏》民有厄喪,敎相憂恤也。  又相憂曰恤。 《周禮·地官》八𠛬,六曰不恤之𠛬。 《鄭司農註》恤謂相憂也。  又恤恤,憂患貌。 《左傳·昭十二年》且言曰:恤恤乎。  又作卹。 《詩·唐風·小序》不恤其民也。 《註》恤,亦作卹。 《周禮·春官·典瑞》以卹凶荒。 《註》卹者,開府庫振救之。  又姓。晉大夫恤由。 心血爲恤,蓋心戌然而慘惻之若已身之有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