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枯松老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í kū sōng lǎo
成语注音 ㄕˊ ㄎㄨ ㄙㄨㄥ ㄌㄠˇ
成语简拼 sks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石枯鬆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枯:干枯。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为久远。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成语典故

石头干裂,松树老朽。形容历时极久。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词:“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并列 形容历时长久。金·丘处机《水龙吟·道运》:“海移山变,~。”△常用于描写时光极久。→海枯石烂天长地久 ?昙花一现 石火电光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指石刻:金~。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药~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萎。~槁。~荣。~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燥。~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极,很:~早。~羞成怒。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 晚年:~年。~境。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是生病。 原来的:~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了。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石』

《唐韻》《集韻》《正韻》常隻切《韻會》常亦切,𠀤音碩。 《增韻》山骨也。 《釋名》山體曰石。 《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 《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 《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又樂器,八音之一。 《書·益稷》擊石拊石。 《註》石,磬也。  又樂聲不發揚亦曰石。 《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 《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又堅也。 《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 《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又星亦稱石。 《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又量名。十斗曰石。 《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又官祿秩數稱石。 《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又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 《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又水亦稱石。 《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又酒亦稱石。 《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又衡名。百二十斤爲石。 《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 《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 《禮·月令》仲春鈞衡石。 《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又州名。 《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又姓。 《左傳》衞大夫石碏。  又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又叶常義切,音嗜。 《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又叶石若切,音杓。 《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又《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又叶七各切,音錯。 《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枯』

《唐韻》苦胡切《集韻》《韻會》《正韻》空胡切,𠀤音刳。 《說文》槀木也。 《史記·諸侯表》摧枯朽者易爲力。  又《周禮·天官·鄭註》童枯不稅。 《疏》山林不茂爲童,山澤無水爲枯。  又《集韻》後五切,音戸。竹名。通作楛。詳楛字註。  又叶苦禾切,音科。 《黃庭經》金鈴朱帶坐婆娑,調血理命身不枯。

『松』

《唐韻》詳容切《集韻》思恭切《正韻》息中切,𠀤音淞。木也。 《字說》松,百木之長,猶公,故字从公。 《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史記·龜筴傳》千歲之松,上有兔絲,下有茯苓。 《摭遺》吳鄧夫人傷臉,以琥珀屑滅痕。 《註》琥珀,松脂入地千年所化。  又甘松,香草名。 《廣志》細葉,蔓生,可合諸香。  又長松。 《本草》一名仙茆,能治風。  又州名。 《韻會》本河關之西南羌也,唐置松州。  又江名。松江,《禹貢》三江之一。或作淞。 《廣韻》私崇切《集韻》《韻會》蘇叢切,𠀤音葱。髼鬆,髮亂。或作䯳。  又《廣韻》昔恭切《集韻》思恭切,𠀤音蚣。𩬰鬆,髮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弄切,音送。𩭩鬆,髮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縱。與䰌同。  又《集韻》蘇宗切,亦與䯳同。髮亂貌。

『老』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栳。 《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 《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鄭風》與子偕老。 《疏》沒身不衰也。 《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又《儀禮·聘禮》授老幣。 《註》老賔之臣。 《疏》大夫家臣稱老。  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 《註》卿老亦卿也。  又《禮·王制》天子之老。 《註》老謂上公。  又《禮·禮運》三老在學。 《註》乞言,則受之三老。 《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又《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 《註》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 《廣韻》宋有老佐。  又《韻補》叶朗口切。 《釋名》老,朽也。 《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 《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