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汉 贾山《至言》:“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后。”
《汉书.贾山传》载: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进餐时,使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后因以“祝哽祝噎”为养老之礼。《后汉书.明帝记》:“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祝哽在前,祝噎在后。”李贤注:“老人食多哽咽,故置人于前后祝之,令其不哽噎也。” 并列 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岁以上)、五更(古代乡官名,以年老致仕的官员充任),以示仁惠。当老人进餐时,令人祝祷他们不要哽噎。形容敬老。语本《后汉书·明帝纪》:“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例]古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敬老传统。△褒义。多用于关爱老人方面。也作“祝咽祝哽”。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 古代指男巫。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 姓。 古同“注”,敷涂。
声气阻塞:~咽(yàn ㄧㄢˋ)。~结。~塞(yàn ㄧㄢˋ)。 食物阻塞在喉不能下咽:~阻。~噎。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福。~寿。~捷。~辞。馨香祷~。 古代指男巫。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融。庙~。 断:~发(fà)(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 姓。 古同“注”,敷涂。
食物塞住了嗓子:因~废食。~着了。 因为迎风而呼吸因难:这风真~人。 说话顶撞人,使人无话可答:他说话能把人~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又屬也。 《詩·鄘風》素絲祝之。 《箋》祝,當作屬。屬,著也。 《毛傳》訓織也。 又祝融,神名。 《虞翻曰》祝,大。融,明也。 《韋昭曰》祝,始也。 又斷也。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又國名。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又姓。 《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又《集韻》《類篇》𠀤職救切,音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傳》祝,詛也。 《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 《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 《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又陟慮切,音註。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 《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哽』《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杏切,音梗。 《說文》本作𠶺,語爲舌所介也。 《玉篇》語爲人所忿疑也。 又《韻會》咽塞也。 《後漢·明帝紀》祝哽在前。○按《前漢·賈山傳》作祝鯁,鯁哽通。 又哽咽,悲塞也。 《莊子·外物篇》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 《正韻》與梗同。 又《集韻》《類篇》𠀤於杏切,音㹙。咽聲。
『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六切,音粥。贊主人饗神者。 《說文》祝,祭主贊詞者,从人口,从示。一曰从兌省。易曰:兌爲口,爲巫。 《徐曰》按易,兌,悅也,巫所以悅神也。 《詩·小雅》工祝致告。 《周禮·春官》大祝掌六視之辭。 又屬也。 《詩·鄘風》素絲祝之。 《箋》祝,當作屬。屬,著也。 《毛傳》訓織也。 又祝融,神名。 《虞翻曰》祝,大。融,明也。 《韋昭曰》祝,始也。 又斷也。 《公羊傳·哀十四年》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 《穀梁傳·哀十三年》祝髮文身。 又丁寧也,請求之辭。 又國名。 《禮·樂記》封帝堯之後於祝。 又姓。 《左傳》鄭大夫祝𥅆,後漢司徒祝恬。 又《集韻》《類篇》𠀤職救切,音晝。 《詩·大雅》侯作侯祝。 《傳》祝,詛也。 《疏》祝。無用牲之文,口告而祝詛之也。 《書·無逸》否則厥口詛祝。 《疏》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又陟慮切,音註。 《周禮·天官》瘍醫掌祝藥。 《註》祝,讀如注病之注,謂附著藥也。 《集韻》或作呪。亦作詋詶。
『噎』《唐韻》烏結切《集韻》《韻會》一結切,𠀤音咽。 《說文》飯窒也。 《廣韻》食塞。 《詩·王風》中心如噎。 《傳》噎,憂不能息。 《疏》噎者,咽喉蔽塞之名。 《後漢·禮儀志》鳩者,不噎之鳥也。 《廣韻》或作咽。 《集韻》或作䭇饐。 又《集韻》益悉切,音一。義同。或作䬥。 又壹計切,音翳。咽痛。 《揚子·方言》𤺊嗌,噎也。 《註》皆謂咽痛也,音翳。 又《類篇》乙界切,音噫。與嗄同,詳嗄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