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谗糜骨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ī chán méi gǔ
成语注音 ㄐ一 ㄔㄢˊ ㄇㄟˊ ㄍㄨˇ
成语简拼 jcm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积讒蘪骨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书 江淹传》:“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糜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成语典故

见“积毁可销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言。~害。~佞。进~。信~。

粥:肉~。~沸(形容混乱纷扰)。 烂,碎:~烂。~躯(牺牲生命)。~灭。 浪费:~费。 姓。

不黏的黍(亦称“穄”):~子。~黍。~子面。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积』

《五音篇海》音枳。 《廣韻》子昔切《集韻》《韻會》《正韻》資息切,𠀤音跡。 《說文》聚也。 《增韻》累也。堆𤴁也。 《易·大有》大車以載,積中不敗也。  又《升卦》積小以高大。 《詩·周頌》積之栗栗。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趣民多積聚。 《前漢·食貨志》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儀禮·士冠禮》皮弁服素積。 《鄭註》積猶辟也,以素爲裳,辟蹙其要中。  又《集韻》則歷切,音績。亦聚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智切《正韻》資四切,𠀤音恣。聚也,儲蓄也。 《詩·大雅》乃積乃倉。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 《註》委積,謂牢米薪芻給賓客道用也。  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積。 《註》少曰委,多曰積,皆所以給賓客。  又叶恣此切,音子。 《詩·周頌》有實其積,萬億及秭。

『糜』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𠀤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糜。 《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 《博雅》糜,糏也,饘也。 《禮·月令》行糜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 《註》施糜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糜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註》糜,眉也。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𩞁、𩞇。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