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室反耕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ù shì fǎn gēng
成语注音 ㄓㄨˋ ㄕˋ ㄈㄢˇ ㄍㄥ
成语简拼 zsfg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築室反畊
成语英文 intend to be stationed for a long tim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成语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夏五月,楚师将去宋(楚庄王十九年,即公元前五九五年秋九月,楚兵围宋,到此时已历时九月),申犀(犀是楚大夫申舟之子。申舟,申是其食邑,舟是他的字,名无畏,即“文公十年”所提及的文之无畏)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无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据晋杜预注:‘未服宋而去,故日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僕(时申叔时为庄王驾车。申叔时是楚大夫),曰:‘筑室,反耕者(指筑室于宋,分兵归田,示无去志。这是古代围师久留的办法),宋必听命。’从之。” 春秋时,楚庄王出兵伐宋,围宋九月而宋不降。楚庄王想撤军,申犀代表其父向庄王提出不同的意见,庄王便采纳申叔时的建议,打算用“筑室反耕”的办法长期围困宋国,以迫使宋国投降。 后因以“筑室反耕”表示长期屯兵,没有去意。 《三国志.魏书.臧洪传》答陈琳书:“况僕据金城之固,驱士民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伐,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并列 建屋筑房,令士兵归田从事农耕。长期驻兵不撤。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杜预注:“筑室于宋,分兵归田,示无去志。”《三国志·魏书·臧洪传》:“况仆据金城之固,驱士民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哉!”△多用于军事谋略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屋子,房间,亦指家:居~。教~。会客~。温~。引狼入~。 家,家族:皇~。女有家,男有~。 机关团体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 古指妻子(亦指为子娶妻或以女嫁人):妻~。继~。 刀剑的鞘。 墓穴。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 抵制,背叛,抗拒:~霸。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 类推:举一~三。

用犁把土翻松:~种(zhòng )。~作。~耘(耕地和除草,亦泛指劳动,如“着意~~,自有收获”)。笔~(喻写文章)。舌~(喻教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筑』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𠀤音竹。 《說文》筑,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 《釋名》筑,以竹鼓之筑柲之也。 《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筑。顏師古曰:筑形似瑟而小,細項。 《廣韻》筑似箏而十三絃。 《史記·荆軻傳》高漸離擊筑,荆軻和而歌於市中。  又《爾雅·釋言》筑,拾也。 《註》謂拾掇。 《疏》《金縢》云: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筑之。馬融云:起其木,指其禾。  又《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𠀤音逐。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筑陽縣。 《註》筑音逐。 《水經注》沔水南過筑陽縣東,筑水出自房陵東,過其縣。 《集韻》或作𣽆。 《廣韻》《集韻》張六切《正韻》之六切,𠀤音竹。 《說文》擣也。 《詩·豳風》九月築場圃。 《周禮·春官》展器陳告備,及果築鬻。 《註》果築鬻者,所築鬻以祼也。  又抬也。 《書·金縢》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 《註》築,拾也。 《疏》禾爲大木所偃者,起其木,拾下禾,無所亡失。  又《集韻》佇六切。杵有鐏。  又與妯同。 《揚子·方言》築妯,匹也。 《註》關西兄弟婦相呼爲築娌。

『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質切,音失。 《說文》實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 《孔穎達曰》宮室通名。因其四面宆𨺓曰宮,因其財物充實曰室。室之言實也。 《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 《書·蔡仲之命》以蕃王室。 《詩·豳風》曰爲攺歲,入此室處。  又《周禮·地官註》城郭之宅曰室。  又宗廟曰世室。 《周禮·冬官考工記》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 《註》世室,宗廟也。  又夫以婦爲室。 《禮·曲禮》三十曰壯,有室。  又營室,星名。 《朱子·詩傳》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崧高山有大室,少室二山,以山有石室,故名。  又壙穴。 《詩·唐風》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又姓。 《正字通》宋衞將軍室种。  又《集韻》《韻會》式吏切。 《正韻》式至切,𠀤音試。 《集韻》居也。 《左思·魏都賦》窺玉策於金縢,按圖錄於石室。考曆數之所在,察五德之所蒞。  又叶書藥切,音爍。 《焦氏·易林》歲暮華落,陽入隂室。萬物伏匿,藏不可得。得音鐸。

『反』

《唐韻》府遠切《集韻》《韻會》甫遠切,𠀤音返。 《說文》覆也。从又,厂。 《詩·周頌》福祿來反。 《註》言福祿之來,反覆不厭也。  又《前漢·𨻰勝傳》使者五反。 《註》師古曰:反,謂回還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𠀤音幡。 《廣韻》斷獄平反。 《韻會》錄囚平反之,謂舉活罪人也。 《增韻》理正幽枉也。 《前漢·食貨志》杜周治之,獄少反者。 《註》反,音幡。  又通作翻。 《前漢·張安世傳》反水漿。  又《集韻》《韻會》𠀤部版切,翻上聲。 《集韻》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沈重讀。  又《集韻》方願切,音販。難也。 《詩·小雅》威儀反反。毛萇說。一曰順習貌。  又《正韻》販亦作反。 《荀子·儒效篇》積反貨而爲商賈。  又《集韻》孚萬切,音娩。覆也。

『耕』

《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𠀤音更。 《說文》犂也。古者井田,故从井。 《易·无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 《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致力不怠,謂之耕。  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 《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 《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里,獻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 《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 《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 《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家人誚其不耕。韶曰:我嘗目耕。  又人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又鬼名。 《山海經》東南三百里曰豐山,神耕父處之。 《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 《註》耕父,旱鬼。  又鳥名。 《山海經》西北一百里,曰堇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又琴曲名。 《張衡·思𤣥賦》嘉曾氏之歸耕兮。 《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