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营扎寨


   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ān yíng zhā zhài
成语注音 ㄢ 一ㄥˊ ㄓㄚ ㄓㄞˋ
成语正音 “扎”,不能读作“zhá”。
成语简拼 ayz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安營紥寨
成语英文 pitch a camp
成语俄文 осéсть и обосновáться
成语日文 (軍隊が)テントを張り,営舎を設ける。〈转〉臨時に蕣てられる蕣設現場(宿泊所など)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




成语示例


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成语典故

安好营房,建好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元.无名氏《隔江斗智》二折:“据我老三料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官场现形记》一四回:“按着周老爷的话,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遍。”后也泛指建临时住所。徐迟《生命之树常绿》:“他们开出了安营扎寨的空地,架起三间茅屋,又开出了苗圃和菜园。”亦作“安营下寨”。《三国演义》一一回:“操曰:‘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教且安营下寨,再做商议。” 并列 军队架起帐篷、筑起栅栏住下。成仿吾《跨过五岭最高峰》:“远远听到机关枪声,大概在山脚下,我五军团还在那里‘~’,阻击追来的敌人。”△用于描写军队宿营。 ?拔寨起营。 也作“安营下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军队驻扎的地方,借指按编制集体生活的地方:~地。~房。~垒。军~。野~。阵~。步步为~(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喻行动谨慎,防备极严)。 军队的编制单位,连的上一级。 筹划,管理,建设:~业。~作。~田。~造。经~。国~。私~。 谋求:~求。~生。~救。~养。钻~。 姓。

捆,缠束:~辫子。~腿。 把儿,捆儿:一~线。

刺:~针。~花。 驻、扎:~营。 钻:扎猛子。

〔~挣〕方言,勉强支持(“挣”读轻声)。

防守用的栅栏:~子。鹿~(军事上常用的一种障碍物,古时多用削尖的竹木或枝杈,现多用铁蒺藜等做成)。 旧时驻兵的营地:营~。山~。水~。安营扎~。~主。 村庄:村~。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八切,音札。拔也。  又《集韻》《韻會》𠀤乙黠切。與揠同。見揠字註。

『寨』

《廣韻》豺夬切《集韻》《韻會》士邁切《正韻》助邁切。𠀤與砦同。 《廣韻》山居以木柵。 《集韻》籬落也。或作柴,柴柵。通作寨塞,羊栖宿處也。  又《廣韻》蘇則切《正韻》《韻會》悉則切,𠀤音塞。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