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门第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借指官宦。指显贵人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ān yīng mén dì
成语注音 ㄗㄢ 一ㄥ ㄇㄣˊ ㄉ一ˋ
成语简拼 zymd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簮纓門第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借指官宦。指显贵人家。



成语示例


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二场:“即便他恩情金石样,他家是簪缨门第也不相当。”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


成语典故

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指显贵的官宦之家。《儿女英雄传》一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也算得个人生乐境了。”欧阳予倩《馒头庵》二幕:“即便他恩情金石样,他家是簪缨门第也不相当。”亦作“簪缨世胄”。《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舍人是簪缨世胄,况又是黉宫名士,指日飞腾,岂分甚么文武门楣?” 偏正 官宦显贵人家。《儿女英雄传》1回:“这安老爷家,通共算起来,内外上下,也有二三十口人,虽然算不得~,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褒义。多用于描写出身方面。→簪缨世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用线或绳等做的装饰品:帽~子。红~枪。~穗。 像缨的东西:萝卜~子。 带子,绳子:长~。

建筑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装在出入口能开关的装置:~儿。~口。开~见山。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 途径,诀窍:~径。~道儿。 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亦指一般的家庭:~第。~风。~婿。长(zhǎng )~长子。 事物的分类:分~别类。 宗教的教派或学术思想的派别:教~。~徒。 量词:一~大炮。 姓。

次序:~一。次~。等~。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簪』

《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𠀤音㻸。首筓也。 《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又𣏽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𠀤音鐕。義同。  又疾也。 《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 《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又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𥸢、篸。

『第』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弟。次第也。 《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 《註》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 《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 《註》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 《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 《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又複姓。 《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 《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今爲兄弟字。  又《集韻》一曰順也。  又《韻會》舊註作苐,非。苐,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