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悱恻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án mián fěi cè
成语注音 ㄔㄢˊ ㄇ一ㄢˊ ㄈㄟˇ ㄘㄜˋ
成语正音 “悱”,不能读作“fēi”。
成语简拼 cmf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纏綿悱惻
成语英文 inextricable and commiserativ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缠绵: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悱恻:悲苦。形容心情悲苦;无法排遣。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也作“悱恻缠绵”。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朱自清《经典常谈 辞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


成语典故

缠绵:苦恼之情萦绕心头。悱恻:悲苦,凄切。形容内心沉郁悲苦,难以排遣。也指文章或言语感情凄恻婉转。晋.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清.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长咏叹,以写缠绵悱恻之情,诗本教也。”梁启超《屈原研究》:“有许多话讲了又讲,正见得缠绵悱恻,一往情深。”朱自清《经典常谈.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他是个忠臣,而且是个缠绵悱恻的忠臣。” 并列 ①形容言语、音乐哀婉动人。清·俞樾《顾子山〈眉绿楼词〉序》:“词之体,大率婉媚深窈……借美人香草,寄其~之思。”△描写言语、音乐。②形容情意深厚、悲苦凄切。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对言情小说,婷儿一开始就不感兴趣,对那些编造的风花雪月,~,婷儿总是抱着一种嘲笑的态度。”△多用于描写儿女之情。?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也作“缠绵凄恻”、“缠绵凄怆”、“缠绵幽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想说可是不能够恰当地说出来:~愤(忧思蓄积)。~恻。不~不发。

悲痛:~隐。~怛(忧伤)。~~(悲痛的样子)。凄~。~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悱』

《廣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𠀤音斐。 《論語》不悱不發。 《朱註》口欲言而未能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