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聚集在一起。
先秦 庄周《庄子 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
膻:羊肉的气味。一群蚂蚁聚附在腥膻的羊肉上。比喻人们争相逐利。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十有万家。” 主谓 膻,羊肉的气味,此代羊肉。一群蚂蚁附在羊肉上。语本《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膻也。”[例]北阀军来到之前,土著军阀陈占山摇身一变,改旗更帜,成为革命的旅长,当地的地痞流氓如~,纠集在他的周围。△贬义。用以指羊肉。
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岛。~山。~书。~芳。~居。~落(luò)。~集。~雕。~蚁附膻(许多蚂蚁附着在有膻味的东西上;喻臭味相投的人趋炎附势,追逐私利)。 众人:~众。~情。~雄。~策~力。~威~胆。 量词,用于成群的人或物:一~孩子。
〔蚂~〕昆虫的一科,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简称“蚁”:~封(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聚。~命(喻微贱的生命)。~民(旧时人民对官府的自称,多用于诉状呈文)。
另外加上,随带着:~体。~件。~带(a.另外有所补充的;b.非主要的)。~庸。~会(a.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如“牵强~~”;b.组织文章、布局谋篇、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如“精思~~,十年乃成”)。~赘悬疣。 同意,赞同:随声~和。~议。 捎带:“一男~书至”。 靠近:~近。~耳低言。 依从:依~。归~。趋炎~势。
像羊肉的气味:~气。~味。腥~。
袒露。 胸中:~中(➊中医指胸腔中央,心包所在处;➋针灸穴位名,位于前胸部正中)。
《五經文字》羣,俗作群。
『附』《廣韻》《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駙。 《玉篇》依也,近也,著也。 《廣韻》寄附。 《集韻》托也。 《易·剝卦》山附于地。 《禮·樂記》附親萬民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附于𠛬者,歸于士。 《註》附,麗也。 《孟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又《玉篇》附,益也。 《論語》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爲之聚斂,而附益之。 《前漢·諸侯王表》設附益之法。 《註》封諸侯過限,曰附益。◎按《說文》附益作坿字,泥。 又《廣韻》姓也。晉有附都。 又轉附,山名。 《孟子》吾欲觀於轉附朝儛。 又附耳,星名。 《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其大星旁小星爲附耳。 又高附,國名。 《後漢·西域傳》高附國,在大月氏西南,亦大國也。 又附子,藥名。 《前漢·外戚傳》卽擣附子,齎入長定宮。 又與祔通。 《禮·雜記》大夫附于士。 《註》附,讀爲祔,祔祭也。 又《唐韻》符又切《集韻》扶富切,𠀤音覆。 《說文》附婁,小土山也。 又《夏侯惠·景福殿賦》曾櫨外關,榱桷內附。或因勢以連接,或邪詭以盤構。 又《集韻》薄口切,音瓿。 《玉篇》附婁,今作培。 《集韻》或作㟝㟊。 又與胕通。親戚曰肺附。 《前漢·劉向傳》臣幸託肺附。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古孚字。卵孚也。註詳子部四畫。 又叶音府。 《詩·大雅》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後叶下五反,奏叶宗五反。
『膻』《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𠀤音袒。 《說文》肉膻也。从肉亶聲。詩膻裼暴虎。◎按詩鄭風,今作襢。 《集韻》或省作胆。 又《集韻》《正韻》𠀤尸連切,音羶。 《說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𦏫。 《列子·周穆王篇》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又《正字通》音誕。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王冰曰:在胷中兩乳閒。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所謂膻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