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儒硕老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í rú shuò lǎo
成语注音 ㄑ一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ㄌㄠˇ
成语简拼 qrsl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耆儒碩老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成语典故

年高德劭的儒者。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亦作“耆儒硕德”。唐.张九龄《论教皇太子状》:“虽在赤子,先之以教,必使耆儒硕德,为之师保。”亦作“耆儒硕望”。《元史.崔或传》:“宜择有声望者为长贰,庶几号令明而赏罚当。四曰翰院亦颂阿合马功德,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并列 年高德劭的儒者。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抢其书而远逊。”△褒义。多用于赞颂老年人方面。→耆德硕老 耆年硕德。也作“耆儒硕德”、“耆儒硕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老。~年。~绅。~宿(sù )(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强横。

古同“嗜”,爱好。

指读书人:~生。腐~。通~(指博识多闻的大学者)。~林(儒者之林,旧指学术界)。~雅(读书人所具有的温文尔雅的风貌)。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一个学派:~家。~教(即“孔教”)。~士。~术。~学。 古同“懦”,懦弱。

〔~士〕学位名,高于“学士”。 大:~老。~材。~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壮。~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古同“石”,形容坚固。

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练。~化。少年~成。~马识途。 对年纪大的人的尊称:吴~。~人家。~大爷。 极,很:~早。~羞成怒。 老年人:敬~院。扶~携幼。~有所为(wéi )。 晚年:~年。~境。 敬老,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总是,经常:~是生病。 原来的:~地方。 与“嫩”相对:黄瓜长~了。 词头,用于表排行,用于表相互尊称,或加在某些动植物名前构成多音节词:~大。~鹰。~倭瓜。 老子(中国先秦思想家)及其学说的简称。 死的讳称:~了。 〔~板〕指业主或企业的经营者。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耆』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渠伊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祁。 《說文》老也。 《爾雅·釋詁》耆,長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疏》耆,至也,至老之境也。 《釋名》六十曰耆。耆,指也,不從力役,指事使人也。  又《周語》耆艾修之。 《註》耆艾,師傅也。  又《左傳·昭二十三年》不懦不耆。 《註》耆,彊也。  又官名。 《周禮·秋官》伊耆氏。 《註》伊耆,古王者號,始爲蜡,以息老物,此主王者之齒杖,後王識伊耆氏之舊德,而以名官與。今姓有伊耆氏。  又國名。 《史記·周本紀》明年,敗耆國。 《註》卽黎國也。  又《史記·匈奴傳》匈奴謂賢曰屠耆。  又《前漢·揚雄傳》兗鋋瘢耆,金鏃淫夷者數十萬人。 《註》瘢耆,馬脊創瘢處也。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致也。通作厎。 《詩·周頌》耆定爾功。 《傳》耆,致也。 《左傳·宣十二年》耆,昧也。 《註》耆,致也。致討於昧。  又《集韻》時利切,音視。嗜亦作耆。 《禮·月令》節耆欲定心氣。

『儒』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襦。學者之稱。 《揚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 《周禮·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  又侏儒,短人也。  又侏儒,柱名,與株檽同。 《韓愈·進學解》欂櫨侏儒。  又與偄同。 《隸釋魯峻孟郁𥓓》儒作偄。

『老』

《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𠀤音栳。 《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 《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 《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 《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鄭風》與子偕老。 《疏》沒身不衰也。 《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又《儀禮·聘禮》授老幣。 《註》老賔之臣。 《疏》大夫家臣稱老。  又《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 《註》卿老亦卿也。  又《禮·王制》天子之老。 《註》老謂上公。  又《禮·禮運》三老在學。 《註》乞言,則受之三老。 《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 《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又《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 《註》老,致仕也。  又《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又姓。 《廣韻》宋有老佐。  又《韻補》叶朗口切。 《釋名》老,朽也。 《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又《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 《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