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袒负荆


   肉袒:光着身子;负荆:背负荆条。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愿受责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ròu tǎn fù jīng
成语注音 ㄖㄡˋ ㄊㄢˇ ㄈㄨˋ ㄐ一ㄥ
成语简拼 rtf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肉襢負荆
成语英文 strip off the upper garment as a token of sincere apology (ready to submit to any punishment the other party may want to giv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肉袒:光着身子;负荆:背负荆条。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愿受责罚。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6回:“颇肉袒负荆,自造于蔺氏之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典故

袒:裸露。负:背。脱去上衣,裸露肢体,背负着荆杖。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为蔺相如的气度折服后,“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并列 袒,脱去或敞开上衣。负,背。脱衣露体,背着荆条去谢罪。比喻诚心诚意地道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表示赔礼谢罪。→负荆请罪 肉袒面缚 肉袒牵羊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人或动物体内红色、柔软的组织:~体。~类。~食。肌~。~票(被盗匪掳去的人,盗匪借以向他的家属勒索钱财)。~身(佛教指肉体)。 果实中可以吃的部分:桂圆~。冬瓜~厚。 果实不脆,不酥:~瓤西瓜。 行动迟缓,性子慢:做事真~。 古代称圆形物中有孔的边。 极亲密疼爱之称,多用呼子女。

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露。 不公正地维护一方:~护。偏~。左~。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伤。~屈。 具有,享有:久~盛誉。 欠(钱):~债。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肉』

《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𠀤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本書作𠕎。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又》心生肉。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 《揚子·太𤣥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𠛬。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𠛬三。 《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 《抱朴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 《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如又切,音輮。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好,孔也。 《釋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 《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疏》肉謂肥滿。 《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註》肥也。 《釋文》𠀤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 《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𠀤而由切,音柔。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劉昌宗讀。

『袒』

《唐韻》徒旱切《集韻》《韻會》蕩旱切,𠀤音但。袒裼也。 《禮·曲禮》冠母免,勞毋袒。 《儀禮·鄕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遂。 《註》袒,左免衣也。 《疏》凡事無問吉凶,皆袒左,惟有受𠛬袒右。  又《楞嚴經》佛乞食王城,偏袒右肩。  又《釋名》汗衣,或曰鄙袒,或曰羞袒,作之用六尺裁足覆胷背,言羞鄙于袒而衣此耳。  又《廣韻》丈莧切。同綻,衣縫解也。詳䘺字註。  又與襢通。詳襢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