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万卷


   谓读过大量的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ōng zhōng wàn juàn
成语注音 ㄒㄩㄥ ㄓㄨㄥ ㄨㄢˋ ㄐㄨㄢˋ
成语简拼 xzw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胷中萬卷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读过大量的书。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词:“问个里,待怎么销杀,胸中万卷。”


成语典故

谓读过大量的书。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词:“问个里,待怎生销杀,胸中万卷。” 主谓 形容读书很多。宋·辛弃疾《声声慢·送上饶黄倅职满赴调》:“问个里,待怎生销杀,~。”△多用于指读过大量的书,学问渊博的人。→读书破万卷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身体前面颈下腹上的部分,借指心里:~脯。~膛。~腔。~口。~骨。~椎。~膜。~怀(抱负、气量)。~襟(同“胸怀”)。~无点墨(指读书太少,文化水平极低)。直抒~臆。~中有数(shù)。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考试用的纸:试~。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帘子。 裹挟带动:~入。~扬。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纸~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胸』

《正字通》同胷。

『中』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𠀤音眷。 《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 《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 《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𠀤眷上聲。 《廣韻》舒卷之卷。 《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 《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 《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𠀤音權。 《集韻》曲也。 《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 《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 《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驅圓切,音㒽。 《集韻》縣名,在河南。 《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𠀤音權。 《說文》氣勢也。 《齊語》有捲勇股肱之力。 《註》人勇爲拳。今本捲作拳。 《史記·孫子傳》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 《註》捲即拳也。  又捲捲,用力貌。 《莊子·讓王篇》捲捲乎后之爲人,葆力之士也。 《註》自勞貌。  又《說文》一曰捲,收也。  又《唐韻》《廣韻》居轉切《集韻》《正韻》古轉切,𠀤與卷通。斂也。 《說文》俗以爲捲舒之捲。 《史記·張儀傳》席捲常山之險。 《王勃·膝王閣詩》珠簾暮捲西山雨。  又《唐韻》《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𠀤音眷。西捲,縣名。 《前漢·地理志》日南郡西捲縣。或作棬。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