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黄肌瘦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ǎn huáng jī shòu
成语注音 ㄌ一ㄢˇ ㄏㄨㄤˊ ㄐ一 ㄕㄡˋ
成语简拼 lhj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臉黄肌瘦
成语英文 pale and thi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


近义词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王西彦《隔膜》:“在这乡下孩子的观念里,难民应该都是一些脸黄肌瘦、衣著褴褛的人。”


成语典故

脸色黄,肌体瘦。形容营养不良或有病的样子。王西彦《隔膜》:“在这乡下孩子的观念里,难民应该都是一些脸黄肌瘦、衣著褴褛的人,一些可怜的人。”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五章:“他又想起大儿子阿划始终是脸黄肌瘦的,可是肚子却有点发胀。” 并列 脸色蜡黄,身体干瘦。形容身体不健康的样子。[例]长期的战乱,缺衣少吃,难民村里的小孩,一个个~。△用于描写病态。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面孔,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颊。~孔。~形(亦作“脸型”)。~色。~谱。 物体的前部:鞋~儿。门~儿。 体面,面子,颜面:~面。~皮。~软。丢~。赏~。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姓。

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维组成(通称“肌肉”):~肤。~理。心~。随意~。

体内含脂肪少,肌肉不丰满,与“胖”、“肥”相对:~溜(“溜”读轻声)。~弱。~小。~削。~俏。~长(cháng )。~瘪。消~。清~。~骨嶙峋。 衣服鞋袜等窄小:这条裤子太~了。 细削,单薄:字小而~。 土地瘠薄:~瘠。 遒劲有骨力:书贵~硬。水清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肌』

《唐韻》居夷切《集韻》居狋切《韻會》居宜切,𠀤音飢。 《說文》肉也。 《玉篇》肌膚也。 《正韻》膚肉。 《正字通》人身四支附骨者皆曰肌。 《釋名》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又密肌,蟲名。 《爾雅·釋蟲》密肌,繼。英《註》未詳。  又《韻會》或作𩨒。 《列子·黃帝篇》𩨒骨不䃣。  又《集韻》居氣切,音旣。體也。

『瘦』

《廣韻》所祐切《集韻》《韻會》《正韻》所救切。𠀤同𤸃。臞也。  又《集韻》疎鳩切,音𢯱。瘠也。 《揚子·太𤣥經》山殺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