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痒搔背


   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ī yǎng sāo bèi
成语注音 ㄒ一 一ㄤˇ ㄙㄠ ㄅㄟˋ
成语简拼 xysb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膝癢搔背
成语英文 scratch the back while the knee is itching (irrelevant)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膝部发痒,却去搔背。比喻力量没有使在点子上。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你这种膝痒搔背的做法真是滑稽可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 桓宽《盐铁论 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成语典故

指搔不到痒处。比喻处事不得当或不得要领。语出汉 桓宽《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 其他 膝盖痒却去搔背,搔不着痒。比喻做事不得当,抓不到点子上。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议论无所依,如膝痒而搔背。”△贬义。常用于形容做事抓不住关键或要领。→隔靴搔痒 ?有的放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盖骨(亦称“髌骨”)。护~。屈~。~眼。~下(子女幼时依偎于父母的膝下,因以“膝下”表示幼年。后用作对父母的敬辞)。奴颜卑~。

挠,用手指甲轻刮:~痒。~头。隔靴~痒。 古同“骚”,扰乱。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违反:违~。~离。~信弃义。 不顺:~运。~兴(xìng )。 偏僻:~静。 听觉不灵:耳~。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七切,音悉。 《說文》脛頭卪也。本作厀。 《徐曰》今俗作膝。膝,人之節也。 《釋名》膝,伸也,可屈伸也。 《儀禮·旣夕》袂屬,幅長下膝。  又《韻會》楯名。 《揚子·方言》矛骹細如鴈脛者,謂之鶴膝。 《唐書·王志愔傳》鶴膝犀渠。 《左思·吳都賦》家有鶴膝。  又齧膝,良馬名。 《前漢·王褒傳》駕齧膝。 《註》孟康曰:良馬,低頭口至膝也。

『痒』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𠀤音詳。 《說文》瘍也。  又《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陽。 《博雅》痒,病也。 《詩·小雅》癙憂以痒。 《傳》痒,病也。  又《大雅》稼穡卒痒。  又與瘍同。創也。 《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痒疥疾。 《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痒。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𠀤音養。 《玉篇》痛痒也。 《廣韻》皮痒。 《集韻》膚欲搔也。 《抱朴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痒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通作養。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創也。

『搔』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蘇曹切,音騷。 《說文》刮也。 《增韻》手爬也。 《詩·邶風》搔首踟躕。 《禮·內則》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註》抑按搔摩也。 《前漢·枚乗傳》十圍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絕。 《註》搔,謂抓也。  又與騷通。 《吳志·陸凱傳》所在搔擾,更爲煩苛。 《集韻》或作𢸪。  又側絞切,音爪。手足甲也。與蚤同。 《儀禮·士虞禮》沐浴櫛搔翦。通作爪。  又先到切,音譟。與𢮞同。攫搏也。互見前八畫增字。

『背』

《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𠀤音輩。 《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 《韻會》身北曰背。 《玉篇》背脊。 《正字通》身之隂也。 《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易·艮卦》艮其背。 《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 《爾雅·釋詁》背,壽也。 《詩·大雅》黃耉台背。  又《魯頌》黃髮台背。 《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背,北堂也,又人名。 《穀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旆。 《廣韻》弃背。 《集韻》違也。 《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書·太甲》旣往背師保之訓。 《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