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得其乐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ì dé qí lè
成语注音 ㄗˋ ㄉㄜˊ ㄑ一ˊ ㄌㄜˋ
成语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简拼 zdql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自得其樂
成语英文 find joy in one's own way
成语法文 content de son sort(se complaire à qch.)
成语俄文 находить развлечение(испывать внутренное удовлетворение)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自己从中得到乐趣。




成语示例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朱自清《杂文遗集 蒙自杂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朱熹《朱子全书》:“如曾点浴沂风雪,自得其乐。”


成语典故

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形容一种自在得意的情态。明.陶宗仪《辍耕录.白翎雀》:“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叶圣陶《孤独》:“他们那样自得其乐,那样议论风生,仿佛故意表示一种正当盛时的骄傲,借以奚落他的孤独和昏老。” 主谓 自己体会着其中的乐趣。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选修阶段,以亲自动手为主……各取所需,~。”△褒义。多用于描写感觉、体会方面。→怡然自得 ?自寻烦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从,由:~从。~古以来。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满意:~意。扬扬自~。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必须,须要:可~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郦食(yì)~〕中国汉代人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笑:这事太可~了。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致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强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註詳部首。◎按說文作鼻本字。 《唐韻》父二切《集韻》《韻會》毗至切《正韻》毗意切,𠀤音紕。 《說文》鼻,引气自畀也。 《釋名》鼻,嘒也。出氣嘒嘒也。 《管子·水地篇》𦜉發爲鼻。 《白虎通》鼻者,肺之使。  又《揚子·方言》鼻,始也。獸初生謂之鼻,人初生謂之首。梁益閒謂鼻爲初,或謂之祖。祖,居也。  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謂始祖爲鼻祖。 《揚雄·反騷》或鼻祖於汾隅。  又獵人穿獸鼻曰鼻。猶持弓曰手弓。 《張衡·西京賦》鼻赤象,圈巨狿。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於炊鼻。 《杜註》炊鼻,魯地。  又有鼻,國名。在永州營道縣北。 《前漢·昌邑哀王傳》舜封象於有鼻。 《師古註》有鼻在零陵。 《孟子》作有庳。  又鼻息,西方國名。見《風俗通》。  又《後漢·杜篤傳》共川鼻飮之國。 《註》相習以鼻飮也。  又反鼻,蝮蛇別名。  又類鼻,草名。生田中,葉如天名精。 《李時珍曰》卽豨薟。  又《內典》阿鼻,此曰無閒。 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得』

《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叶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㝶。

『其』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碁。 《韻會》指物之辭。 《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 《詩·大雅》其在于今。  又助語辭。 《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 《詩·周南》灼灼其華。 《玉篇》辭也。  又姓。 《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姬。 《韻會》語辭。 《書·微子》若之何其。 《詩·小雅》夜如何其。  又人名。 《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𨻰留高陽人也。 《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 《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 《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又山名。 《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 《註》其音基,山名。 《廣韻》在琅邪。  又地名。 《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又《集韻》《韻會》居吏切。 《正韻》吉器切,𠀤音寄。 《韻會》語已辭。 《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 《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又通已。 《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又《韻會》或作忌。 《詩·鄭風》叔善射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