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归根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uò yè guī gēn
成语注音 ㄌㄨㄛˋ 一ㄝˋ ㄍㄨㄟ ㄍㄣ
成语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
成语简拼 lyg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落葉歸根
成语英文 A falling leaf finds its way to its roots.
成语俄文 возвращаться в свои пенаты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树叶落到树根旁。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异乡的人;最终还是要回归本乡本土。




成语示例


落叶归根,丰城剑回。(明 王世桢《鸣凤记》第三十八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王世贞《鸣凤记》第38出:“落叶归根,丰城剑回。”


成语典故

参见: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见“叶落归根”。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中国人都有~的观念,回去住是很自然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掉下来,往下降:降~。~下。零~(a.叶子脱落,如“草木~~”;b.衰败,如“一片~~景象”;c.稀疏,如“枪声~~”)。脱~。~叶。~泪。~潮。~英。~日。~体。~座。陨~。~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加以打击陷害)。~雁沉鱼。叶~归根。 衰败:没(mò)~。破~。衰~。沦~。流~。~泊(a.潦倒失意;b.豪迈,不拘束,均亦作“落魄(bó )”)。 遗留在后面:~后。~伍。~选。 停留,留下:~户。~荒。~笔。~款。 停留或居住的地方:村~。部~。院~。 归属,得到某种结果:~得。~空。 陷入不利境地:~网。~难(nàn)。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的祭礼,现泛指建筑物完工:~成。 稀少:疏~。稀稀~~。 屋檐上的滴水装置(俗称“檐滴水”):“矗不知其几千万~。” 死亡:殂~。 〔~~〕a.豁达,大方,如“~~大方”;b.孤独,不苟合,如“~~寡合。” 篱笆:“凿井浚渠,缚~锄园。”

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枕”、“落炕”等。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菜~。~子。~落归根。一~知秋。一~蔽目(喻目光短浅,常被眼前细小事物所遮蔽,看不到远处、大处。亦称“一叶障目”)。 像叶子的:铁~。百~窗。 同“页”。 世代,时期:初~。末~。 姓。

和洽,合:~韵。

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植。~茎。~瘤。~毛。~雕。须~。块~。扎~。叶落归~。 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底。~基。墙~儿。 事物的本源:~源。~由。~本。知~知底。 彻底:~除。~究。~治。 依据,作为根本:~椐。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两~筷子。 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化学上指带电的基:氨~。硫酸~。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落』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𠀤音洛。 《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  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 《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 《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又《博雅》居也。 《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又蕃籬曰虎落。 《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 《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又廢也。 《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又落落,不相入貌。 《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又牢落。 《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又陸落。 《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又拓落。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又《韻會》錯落,閒厠貌。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又山名。 《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又草名。 《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又木名。 《爾雅·釋木》檴,落。 《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又姓。 《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又與絡通。 《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 《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 《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又《唐韻古音》讀路。 《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叶』

《玉篇》古文協字。 《後漢·律曆志》叶時月正日。餘詳十部六畫。  又《集韻》同旪。 《前漢·五行志》次四曰旪用五紀。 《註》師古曰,旪讀曰叶。  又《正韻》同汁。 《張衡·西京賦》五位相汁,以旅于東井。 《註》汁、叶同。 《唐韻》與涉切《集韻》《正韻》弋涉切,𠀤音枼。 《說文》草木之葉。 《陸游詩註》吳人直謂桑曰葉。  又世也。 《詩·商頌》昔在中葉,有震且業。  又《博雅》聚也。  又書冊。 《歐陽修曰》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後有葉子,似今策子。  又姓。 《通志·氏族略》葉氏,舊音攝,後世與木葉同音。  又與䔾通。 《儀禮·士冠禮》贊者洗於房中,側酌醴,加柶,覆之面葉。 《註》古文葉爲䔾。  又式涉切,音攝。 《左傳·及葉註》葉,今南陽葉縣。  又《韻補》叶,逆約切,音虐。 《易林》桑芳將落,隕其黃葉。  又叶於急切。 《易林》同本異葉,樂人上德。東鄰慕義,來興吾國。  又《集韻》徒協切,音牒。與䈎同,書篇名。 《韻會》或作𦯧,非。

『根』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痕切,音跟。 《說文》木株也。 《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又《廣韻》根,柢也。 《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 《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又《博雅》始也。  又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又金根,車名。 《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又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 《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又竹根,杯名。 《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又雲根,山名。 《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又姓。 《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又叶經天切,音堅。 《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