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è bù sī shǔ
成语注音 ㄌㄜˋ ㄅㄨˋ ㄙ ㄕㄨˇ
成语正音 “乐”,不能读作“yuè”。
成语简拼 lbss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樂不思蜀
成语英文 too happy to think of home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蜀:指三国时蜀国。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快乐得不想回国。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成语示例


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成语典故

三国时,蜀国的刘备在驾崩之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刘禅有个小名叫做阿斗,阿斗当了皇帝后,每天只会吃喝玩乐,根本不管事,还好有诸葛亮帮他撑着,蜀国才能一直很强盛。可是,当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国马上派兵来攻打蜀国,蜀国不但打不过魏国,阿斗还自愿投降,带着一些旧大臣到魏国去当“安乐公”,继续过着吃喝玩乐的日子,完全忘记自己的国家已经灭亡了。有一天,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阿斗吃饭,故意叫人来表演蜀国的杂耍,想羞辱这些蜀国来的人。旧大臣们看到这些蜀国的杂耍,都非常的难过,可是,阿斗却高兴地拍着手说:“好耶!好耶!真是好看耶!”一点也没有伤心的样子。后来,司马昭故意讽刺阿斗说:“怎么样!在这里过的开心吗?想不想蜀国呀?”没想到,阿斗居然开心地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说:“不会呀!在这里有得吃有得玩,我呀!一点也不会想念蜀国呢!”司马昭听了以后,在心里窃笑:“真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呀!难怪会让自己的国家给亡掉!”   后来,大家就用“乐不思蜀”来形容一个人过的很开心,都忘记要回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笑:这事太可~了。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姓。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 想念,挂念:~念。~恋。相~。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 姓。

〔于~〕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者如故矣”。

中国四川省的别称:~本(宋代在四川刻印的书籍)。~客(旅游蜀地的人)。~椒。~绣(四川出产的刺绣)。~锦。得陇望~。 中国朝代名:~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思』

《廣韻》息兹切《集韻》《韻會》新兹切《正韻》息移切,𠀤音司。 《說文》睿也。 《書·洪範》思曰睿。 《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又願也。 《詩·大雅》思皇多士。 《箋》願也。 《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又語巳辭。 《詩·周南》不可泳思。  又《大雅》神之格思。  又語起辭。 《詩·大雅》思齊太任。  又《魯頌》思樂泮水。  又《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又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又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又《廣韻》《集韻》《類篇》《韻會》𠀤相吏切,音四。 《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又悲也。 《詩·小雅》䑕思泣血。 《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 《註》道德純備謂之思。 《音義》思,息嗣反。  又如字。  又叶相居切,音須。 《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又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 《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又念也。 《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蜀』

《唐韻》市玉切《集韻》殊玉切,𠀤音屬。 《說文》葵中蠶也。 《淮南子·說林訓》蠶與蜀狀相𩔖,而愛憎異也。 《詩·豳風》蜎蜎者蠋。本作蜀。詳蠋字註。  又獸名。 《山海經》杻陽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其文如虎,名曰鹿蜀。佩其皮尾,宜子孫。  又《韻會》雞大者謂之蜀雞。  又巴蜀,地名。秦置蜀郡,卽益州地。  又《爾雅·釋山》獨者,蜀。 《疏》山之孤獨者名蜀。  又《字彙補》祠器也。 《管子·形勢篇》抱蜀不言而廟堂旣脩。  又同睽,見《歸藏易》。 《楊愼曰》蠲字從蜀爲聲,音圭,則蜀固有圭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