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形容感情亲密融洽。《红楼梦》九七回:“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儿女英雄传》三九回:“不是前番我干娘在我们那庄儿上住了那几天吗?他就合人家好了个蜜里调油,临走合那个怪哭的只问人家多早晚还瞧他来。” 主谓 比喻双方感情亲密无间,和谐融洽。《儿女英雄传》39回:“不是前番我干娘在我们那庄儿上住了几天吗? 她就合人家好了个~。”△褒义。多用于形容人的感情方面。→如胶似漆 亲密无间情投意合 水乳交融 ?若即若离 视同路人 敬而远之 势不两立。也作“蜜搅酥油”。
蜜蜂采取花的甜汁酿成的东西:蜂~。~饯。~供(把油炸的短面条拌上蜜或糖制成的糕点)。~源(指能大量供蜜蜂采蜜的植物)。~丸。 甜美:甜言~语。口~腹剑。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和。~谐。风~雨顺。饮食失~。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配。~味。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停。~处。 调剂:以临万货,以~盈虚。 调理使康复:~养。~摄。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鹰隼。 挑逗;戏弄:~笑。~情。~戏。酒后相~。
乐曲;乐谱:曲~。采菱~。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五声~式。 语音上的声调:~号。~类。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格~。 选调;提拨:从基层~选干部。 调动:岗位~整。 征集;征调:~有余补不足。 调查:~研。内查外~。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档。 调换:~座位。
朝,早晨:《广韵·平尤》:“~,朝也。”
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饼。~布。~彩。~画。~亮。~水(亦指不正常的收益或额外好处)。~轮。~垢。奶~。石~。食~。汽~。添~加醋。 用油或漆涂抹:~刷(a.涂抹油、漆;b.涂抹油、漆的刷子)。 被油弄脏:衣服~了一大片。 狡猾:~滑。
《唐韻》彌畢切《集韻》《韻會》覓畢切《正韻》覓筆切,𠀤音謐。 《說文》蠭甘飴也。 《楚辭·招魂》瑤漿蜜勺。 《魏文詔》蜀人作食,喜著飴蜜。 又《爾雅翼》土蜜。北方地燥,多在土中,故曰土蜜。 又木蜜。南方地濕,多在木中,故曰木蜜。 又石蜜。 《西京雜記》南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 又波羅蜜,果名。 《本草》波羅蜜,梵語也,因此果味甘,故借用之。 又崖蜜,櫻桃別名。 《陸士衡賦》朱藍崖蜜。 又與密通。古碑帖縝密多作縝蜜。 字从宓。俗作蜜,非。蜜字與俗密字作宻類似。
『里』《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油』《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𠀤音由。水名。 《說文》水出武陵孱陵,東南入江。 《水經注》孱陵縣有白石山,油水所出。 又江夏平春縣有油水。 《水經注》油水,出平春縣西南油溪。 又膏也。 《博物志》積油滿萬石,自然生火。 又石油。 《水經注》高孥洧水肥可然。 《夢溪筆談》鄜延出石油。 《廣輿記》石油出肅州南山。 又猛火油。 《昨夢錄》猛火油,出高麗東數千里。日初出之時,因盛夏日力烘,石極熱則出液,他物遇之,卽爲火,惟眞琉璃器可貯之。 又緹油,車飾。 《後漢·劉𤣥傳》乗鮮車大馬,赤屛泥。 《註》赤屛泥,謂以緹油屛泥於軾前。 又橘名。 《韓彥直·橘錄》油橘,皮似以油飾之,中堅而外黑。 又油油,和謹貌。 《禮·玉藻》三爵而油油以退。 又禾黍光悅貌。 《束皙·補亡詩》厥草油油。 又雲盛貌。 《孟子》天油然作雲。 又《廣韻》《集韻》𠀤余救切,音狖。浩油,地名。 《公羊傳·定四年》公及諸侯盟于浩油。 《註》油音由,一音羊又反。 又與釉同。 《篇海》物有光也。 《蔡襄茶錄》珍膏油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