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偏救弊


   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ǔ piān jiù bì
成语注音 ㄅㄨˇ ㄆ一ㄢ ㄐ一ㄡˋ ㄅ一ˋ
成语正音 “弊”,不能读作“bǐ”。
成语简拼 bpjb
感情色彩 褒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補偏捄弊
成语英文 remedy defects and rectify errors(rectify abuses)
成语俄文 исправлять перегибы и недостáтки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弊:害处;毛病。补救偏差;纠正错误。



成语示例


苟不自其本页图之,则亦仅能补偏救弊,偷为一时之治而已矣。(严复《原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魏翁《鹤山文集》:“臣愿陛下以臣前所陈未喻六条行之,以明白洞达为目前补偏救弊之策。”


成语典故

偏:偏差。弊:弊病。补救偏差,挽正弊病。《汉书.董仲舒传》:“先王之道必有偏而不起之处,故政有眊而不行,举其偏者以补其弊而已矣。”《元史.世祖纪》:“故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随诏以颁。”《清史稿.朱嶟传》:“子母相权,赢缩有制,补偏救弊,无逾于此。” 并列 补救偏差疏漏,纠正缺点错误。明·王守仁《阳明先生理学集·语录》卷2:“不得已而为~之微权。”△褒义。多用于纠正弊病缺陷方面。→正本清源 ?大谬不然。 也作“补弊救偏”、“救弊补偏”。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歪,不在中间:~斜。~离。~旁。~僻。~远。~锋(a.书法上指用毛笔时笔锋斜出的笔势;b.泛指做文章从侧面着手的方法)。不~不倚。 不全面,不正确:~爱。~见。~激。~狭。~执。~废。~颇。~听~信。 与愿望、预料或一般情况不相同:~~。~巧。 谦辞,向人称自己已用过茶饭等:我~过了,您请吃吧。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 终止:濯以~热。

欺蒙人的坏事:作~。营私舞~。 害处,与“利”相对:~病。~端。~害。~政。利~。兴利除~。 败,疲困。 古同“蔽”,隐蔽。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偏』

《唐韻》芳連切《集韻》《韻會》《正韻》紕延切,𠀤音篇。頗也,側也。 《書·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又中之兩旁曰偏。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居許東偏。  又屬也。 《左傳·襄三年》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舉其偏不爲黨。  又《周禮·夏官》疏:五十人爲偏。  又《司馬法》車戰,二十五乗爲偏。詳前伍字註。  又偏枯。 《荀子·非相篇》禹跳湯偏。 《鄭註》湯半體枯。  又姓。漢偏呂。見《史游急就章》。  又偏翩篇古通用。 《易·泰卦》翩翩不富以其鄰。陸德明作篇篇。古文作偏偏。

『救』

《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𠀤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弊』

《廣韻》《集韻》《韻會》𠀤毗祭切,音幣。與𡚁同。 《廣韻》惡也。 《前漢·元帝紀》重以周秦之弊。  又《廣韻》困也。 《後漢·耿弇傳》軍士疲弊。  又《玉篇》壞也,敗也。 《史記·倉公傳》脈法曰:不平不鼓形弊。 《揚雄·逐貧賦》禮薄義弊。  又《玉篇》頓仆也。 《周禮·天官·獸人》及弊田,令禽註于虞中。 《註》弊,仆也。  又弊弊,經營貌。 《莊子·逍遙遊》弊弊然以天下爲事。  又《集韻》《韻會》𠀤必袂切,音𡚁。 《集韻》斷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八曰官計,以弊邦治。 《註》弊,斷也,所以斷羣吏之治。  又《韻補》筆別切,音鼈。 《淮南子·俶眞訓》不與物相弊摋。 《註》弊摋,猶雜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