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揣在袖子里站在旁边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予协助。袖手:把手揣在袖子里。
宋 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奕棋者胜负之形,虽国工有所不尽,而袖手旁观者常尽之。”
形容置身事外,不参予过问。明方孝儒《豫让论》: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斫(zhuo): 砍,削。唐韩愈在文中设譬: 没有经验的人砍木头,往往碰破手指,满头大汗,而能工巧匠却缩手袖中,一旁观看。 连动 袖手,把手笼在袖子里。双手笼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给帮助。语本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杨沫《青春之歌》:“卢嘉川还一边对两位教员说:‘国事如此,咱们谁也不能~呵!’”△常用于说明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自己应该去过问的事情而不闻不问。→隔岸观火 冷眼旁观 作壁上观 坐视不救 漠不关心 ?拔刀相助 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也作“旁观袖手”、“缩手旁观”、“束手旁观”、“袖手傍观”。
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子。套~。~标。 藏在袖子里:~藏。~手旁观。~刃(袖藏利刃)。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左右两侧:~边。~侧。~门。~出。~听。~若无人。 其他,另外:~人。~的话。触类~通。责无~贷。~证。~白(戏剧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落。 广,广泛:~征博引。 邪、偏:~门左道。 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偏~。竖心~儿。
古同“傍”,靠。
《唐韻》似祐切《集韻》似救切,𠀤音岫。袂也。 《釋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亦言受也。以受手也。 《後漢·馬廖傳》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 又《綱目集覽》半袖,短袂衣也。 《釋名》半袖其袂半,襦而施袖也。 《晉書·五行志》魏明帝披縹綾半袖。 《廣韻》亦作褏、褎。
『手』《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旁』《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蒲光切,𠀤音螃。㫄隷作旁。 《博雅》旁,大也。廣也。 《釋名》在邊曰旁。 《玉篇》猶側也。非一方也。 《易•乾卦》旁通情也。 《書•太甲》旁求俊彥。 《爾雅•釋宮》二達謂之岐旁。 《註》岐旁,岐道旁出。 又《集韻》晡橫切,音𦅈。騯騯,馬盛貌。或省作旁。 《詩•鄭風》駟介旁旁。 《疏》北山傳云:旁旁然不得已,則此言旁旁亦爲不得已之義。 《朱傳》旁旁,馳驅不息之貌。音崩。叶補岡反。 又《韻會》《正韻》𠀤蒲浪切,音傍。 《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 《註》如淳曰:旁午,分布也。師古曰:一縱一模爲旁午。猶言交橫也。 又《莊子•齊物論》旁日月。 《註》依也。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旁礴,混同也。 又《集韻》蒲庚切,音彭。旁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