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诚惶诚恐”成语出自《后汉书·杜诗传》。 杜诗字公君,河内汲(今河南省汲县)人,少年时就胸有大志,才能不凡。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杜诗官至侍御吏。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欺压百姓,百姓皆惶恐不安。杜诗多次劝诫他,萧广就是不改,于是杜诗一怒之下杀了萧广;并把他的罪行公布于众,以平民愤。光武帝刘秀得知后,召见杜诗,赐以戟,表示赞赏。后又派杜诗出使河东(今山西省西部沿黄河地区),诛降叛逆杨异等人。 杜诗到了河东后,焚烧贼船,斩了杨异,除了叛贼,做了成皋(今河南汜水县)县令。杜诗为官3年,治理有方,建武七年升为南阳太守,他广拓农田,铸造农具,修治陂池;同时除暴安民,使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老百姓都无不感激这位太守。可是杜诗却自认为是无功受禄,向光武帝上书要求到小郡任职。书中说:“我自己思量,我不过是小官之材,没有大才,现在是正赶上陛下开创大业,因受大恩而作了太守。我在职无功,治理少方,这么长时间占据高位,实在是诚惶诚恐。”但是光武帝很信任他,坚持让他继续做太守。 “诚惶诚恐”原为封建时代奏章中的套语,表示臣下对皇帝威严的敬畏,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小心谨慎。“诚”,实在之意;“惶”,害怕之意;“恐”,畏惧之意。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恐惧:~怖。~恐。~惧。~~。~惑(疑惧)。~窘。~遽。惊~。~~不可终日。
真心:~恳。~朴。~实。~挚。忠~。心悦~服。 实在,的确:~然。~有此事。
害怕,畏惧:~惧。~怖。~慌。惊~。有恃无~。 恫吓(hè):~吓(hè)。 疑虑:~怕。~不能成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光切,音皇。 《說文》恐也。从心皇聲。 《後漢·杜詩傳》蕭廣縱暴,百姓惶擾。 又《集韻》雨方切,音王。義同。 《說文》長箋》皇訓大,故从皇。通借用皇。漢書皇恐譌作主臣,艸書皇字之誤。
『恐』《唐韻》《正韻》丘隴切《集韻》《韻會》丘勇切,𠀤音𦶐。 《說文》懼也。从心巩聲。 《徐曰》恐,猶兇也。 《黃帝素問》腎在志爲恐。 《註》恐,所以懼惡也。 《正韻牋》恐有驚惶之意。懼乃畏怕之實,恐在懼前也。 《海錄》唐太宗撰太子接三師禮,與三師書,前名惶恐。後名惶恐再拜。 又惶恐,灘名。 《蘇軾詩》地名惶恐泣孤臣。 又《廣韻》區用切《集韻》《韻會》《正韻》欺用切,𠀤𦶐去聲。疑也,慮也,億度也。 从𠃨。今省作卂。俗从几,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