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然顿悟


   同“豁然大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ō rán dùn wù
成语注音 ㄏㄨㄛ ㄖㄢˊ ㄉㄨㄣˋ ㄨˋ
成语简拼 hrd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豁然頓悟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豁然大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成语典故

同“豁然大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贾豁然顿悟,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见“豁然大悟”。《聊斋志异·贾奉雉》:“贾~,曰:‘翁不知贾奉雉即某是也。’翁大骇,走报其家。”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残缺,裂开:~口。~子(残缺的口子)。 摒弃;舍却:~出性命。

开阔;宽敞:~亮。宽~。 开通;大度:~达。 显赫;通达:显~。 排遣;消散:~情散哀。 免除:~免。

[豁拳]同“划拳”。

对,是:~否。不~。不以为~。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这样,如此:当~。~后。~则。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忽~。飘飘~。 古同“燃”。

理解,明白,觉醒:醒~。领~。参(cān)~。感~。觉~。大彻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括切,歡入聲。 《說文》通谷也。 《六書故》谷敞也。  又《博雅》空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谽呀豁閜。 《註》豁閜,空虛也。  又《正韻》疏通也。《前漢·揚雄傳》:灑沈薔於豁瀆。 《師古註》豁,開也。  又《玉篇》大度量也。 《史記·高祖紀》意豁如也。 《師古註》豁然,開大之貌。 《舊唐書·高祖紀》倜儻豁達,任性率眞。  又叶許月切,音䬂。 《張衡·西京賦》馺娑駘盪,燾奡桔桀。枍詣承光,睽罛庨豁。 《說文》本作𧯆。

『然』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𠀤如延切,音䔳。 《說文》燒也。 《註》徐鉉曰俗作燃。蓋后人增加。 《孟子》若火之始然。 《管子·弟子職》蒸閒容蒸,然者處下。 《文劉績曰》古者,束薪蒸以爲燭。蒸,細薪也。稍寬其束,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以通火氣。  又使已然者居下,未然者居上,則火易然也。 《集韻》通作䕼。  又《玉篇》許也,如是也。譍言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  又《廣韻》語助。 《禮·檀弓》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 《註》然之言焉也。  又《廣韻》如也。 《詩·邶風》惠然肯來。 《禮·檀弓》貿貿然來。  又承上接下語。 《禮·曲禮》然後客坐。  又《檀弓》然則盍行乎。 《文王世子》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  又《禮·祭義》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 《註》然猶而也。  又果然,獸名。 《周禮·春官·巾車》然。𧜀髤飾。 《註》然,果然也。◎按埤雅作𤡮。詳犬部𤡮字註。  又率然,蛇名。 《孫子·九地篇》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連然,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連然有鹽官。  又燕然,山名。 《前漢·匈奴傳》至速邪烏燕然山。  又姓。 《左傳》楚然丹。鄭然明。  又叶而鄰切,音人。 《劉向·列女贊》齊女傅母,防女未然,莊姜亦材,卒能脩身。 《馬融·東巡頌》散齊卽畢,越翼良辰,棫槱增積,烈火燔然。

『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五故切,音誤。 《說文》覺也。从心吾聲。 《困知記》無所覺之謂迷,有所覺之謂悟。  又啓發人曰悟。 《崔駟達旨》唐睢華顚以悟秦。  又通作寤。 《史記·項羽傳贊》尙不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