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薪之疾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ù xīn zhī jí
成语注音 ㄈㄨˋ ㄒ一ㄣ ㄓ ㄐ一ˊ
成语简拼 fxz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referring to one's own illness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负薪:指有病。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成语示例


宋·张孝祥《王枢密》:“属有负薪之疾,未倏敛版之恭,敢彻书函,冒干齐斧。”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复志赋并序》:“其明年七月,有负薪之疾,退休于居。”


成语典故

《礼记.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后遂以“负薪之疾”为士自称疾病之词。宋 张孝祥《王枢密》:“属有负薪之疾。” 见“负薪之忧”。宋·张孝祥《王枢密》:“属有~,未修敛版之恭,敢彻书函,冒于齐斧。” 【典源】 《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唐孔颖达疏:“言曰某有负薪之忧者,此称疾之辞也。某,士名也;负,担也; 薪,樵也,大樵曰薪。……忧,劳也。言己有担樵之余劳,不堪射也。” 【今译】《礼记》讲,当国君令士射箭时,如果士不能,就以自己有病而推辞,委婉地说,“我有负薪之忧。” 【释义】后以此典借指人患病。 【典形】 采薪之忧、负薪、负薪苦、负薪之疾。 【示例】 〔采薪之忧〕 元·揭傒斯《龚先生碑》:“大父耄老,家君适有采薪之忧,幸少贷,当代输。” 〔负薪〕 魏·阮籍《辞蒋大尉辟命奏记》:“负薪疲病,足力不强,补吏之召,非所克堪。” 〔负薪苦〕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已免负薪苦,仍游椒兰室。 〔负薪之疾〕 宋·张孝祥《病愈答愿供佛道场疏》:“属有负薪之疾,愿荐伊蒲之羞。”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驮,背(bèi ):~米。~疚。~重。如释重~。~荆请罪。 担任:担~。~责。~累(lěi )。~罪。~荷。忍辱~重。身~重任。 仗恃,依靠:~隅顽抗。自~(自以为了不起)。 遭受:~伤。~屈。 具有,享有:久~盛誉。 欠(钱):~债。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数。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电。~极。 违背,背弃:~心。~约。忘恩~义。 失败,与“胜”相对:不分胜~。

柴火:~苏(打柴割草)。~尽火传(chuán )(柴火烧完,又引燃了后一根柴,火永远不灭。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技艺代代相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病,身体不舒适:~病。目~。残~。讳~忌医。 一般的痛苦:~苦。 疼痛:~首蹙额。 恨:~恶如仇。 同“嫉”,妒忌。 弊病,缺点:“寡人有~”。 快,迅速:~步。~走。~进。~驰。~足先得。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薪』

《唐韻》息鄰切《韻會》斯人切,𠀤音新。 《說文》蕘也。  又柴也。 《詩·齊風》析薪如之何。 《禮·月令》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 《周禮·地官·甸師註》大木曰薪。  又草亦曰薪。 《孟子》毀傷其薪木。 《趙岐註》恐其傷我薪草樹木也。  又采薪亦曰薪。 《前漢·𠛬法志》罪人獄已決完,爲城旦舂,滿三歲爲鬼薪、白粲。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疾』

《唐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昨悉切,𠀤音嫉。 《說文》病也。一曰急也。 《徐曰》病來急,故从矢。矢,急疾也。 《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 《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又《玉篇》患也。 《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  又《玉篇》速也。 《廣韻》急也。 《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 《詩·大雅》昊天疾威。 《傳》疾猶急也。 《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 《疏》疾,捷速也。 《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  又《增韻》惡也。 《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 《注》疾,惡也。  又《爾雅·釋言》疾,齊壯也。 《疏》急速齊整,皆于事敏速强壯也。  又虐也。 《詩·大雅》疾威上帝。 《朱注》疾威,猶暴虐也。  又怨也。 《管子·君臣篇》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 《注》疾,怨也。  又毒害也。 《左傳·宣十五年》山藪藏疾。 《註》山之有林藪,毒害者居之。  又姓。 《姓譜》元魏疾陸眷。  又車轅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 《周禮·秋官》大行人立當前疾。  又劉疾,鳥名。 《爾雅·釋鳥》鶛,劉疾。  又與嫉通。 《書·君𨻰》爾無忿疾于頑。  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 《傳》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 《史記·孫臏傳》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  又與蒺同。 《前漢·揚雄傳》及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又《韻補》叶才詣切,音劑。 《易·無妄》无妄之疾,勿藥有喜。喜,音戲。 《詩·大雅》庶人之愚,亦職維疾。叶下戾。 《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馳波跳沫,汨隱漂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