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死沟渠


   见“转死沟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uǎn sǐ gōu qú
成语注音 ㄓㄨㄢˇ ㄙˇ ㄍㄡ ㄑㄨˊ
成语简拼 zsg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轉死溝渠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见“转死沟壑”。



成语示例


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宋书·良吏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梁书·武帝纪上》:“征发闾左,以充缮筑。流离寒暑,继以疫厉,转死沟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乌鸢是厌。”


成语典故

见“转死沟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 无知觉:睡得~。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 极,甚:乐~人。

流水道:水~。山~。~渠。[沟通]使两方通达:~文化。 像沟的东西:车~。瓦~。交通~。

水道,特指人工开的河道或水沟:~道(亦指途径,门路)。沟~。 大:~帅。~魁(首领)。 方言,他:~侬(他,他们)。~辈。 车辋,古代车轮的外圈。

通“讵”。相当于“岂”、“哪里”。“掾部~有其人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死』

《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𠀤斯上聲。 《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 《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 《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 《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 《禮·曲禮》庶人曰死。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 《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又圓丘山有不死樹。 《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又《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 《宋玉·九辯》願徼𡴘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叶上至。 《說文》从人作𣦸。  又𣦹,同。

『沟』

《篇韻》古侯切,音勾。水聲。 《唐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𠀤音鉤。 《說文》水瀆,廣四尺,深四尺。 《釋名》田閒之水曰溝。溝,搆也。縱橫相交搆也。 《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  又《爾雅·釋水》水註谷曰溝。  又溝池,城塹也。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又汗溝,馬中脊也。 《齊民要術》相馬法,汗溝欲其深。  又《集韻》古項切,音講。與港同。水分流也。詳港字註。  又《韻補》叶斤於切,音居。 《焦氏·易林》馬驚破車,王孫墜溝,身死魂去,離其室廬。

『渠』

《唐韻》彊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𠀤音蕖。 《說文》水所居也。 《禮·曲禮》溝渠必步。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  又渠渠,勤也。 《詩·秦風》夏屋渠渠。 《箋》渠渠,猶勤勤也。 《註》深廣貌。  又大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誅其渠帥。  又樂章名。 《魯語》金奏肆夏樊遏渠。 《註》納夏一名渠。  又漸也。 《淮南子·汜論訓》渠幨以守。 《註》渠,漸也。  又軒渠,笑貌。 《後漢·方技傳》軒渠笑自若。  又俗謂他人爲渠儂。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鄭縣南巴嶺,流逕宕渠縣。謂之宕渠水。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謂車輞爲渠。 《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 《註》渠,車輞,言跰腳也。  又犀渠,甲名。  又楯也。 《吳語》文犀之渠十行。  又芋渠。 《馬融·廣成頌》蘘荷芋渠。  又夫渠,荷名。別作蕖。  又姓。 《史記·年表》漢渠復縈。  又《集韻》其據切,音遽。與詎同。 《字林》未知詞也。 《史記·張儀傳》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  又與遽通。 《史記·陸賈傳》使我居中國,何渠不若漢。  又《正韻》臼許切,音巨。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