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裘缓辔


   犹言轻裘缓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īng qiú huǎn pèi
成语注音 ㄑ一ㄥ ㄑ一ㄡˊ ㄏㄨㄢˇ ㄆㄟˋ
成语简拼 qqhp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輕裘緩轡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轻裘缓带。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成语典故

犹轻裘缓带。明 郭贞顺《上俞将军》诗:“将军高名迈千古,五千健儿猛如虎。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 晋 羊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biàn )。~于鸿毛。~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程度浅,数量少:年~。工作~。 用力小:~放。~声。~闲。~描淡写。 负载少,装备简省:~装。~骑。~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认为容易,不以为重要:~视。~蔑。~生。 随便,不庄重:~率(shuài)。~佻。~浮。

皮衣:狐~。集腋成~。 姓。

慢,与“急”相对:~步。~行(xíng )。~慢。迟~。 延迟:~刑。~办。~役。~征。刻不容~。 放松,松弛:~和。~冲。~解(jiě)。和~。 苏醒,恢复:~气。~醒。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裘』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