酩酊烂醉


   形容醉得厉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ǐng dǐng làn zuì
成语注音 ㄇ一ㄥˇ ㄉ一ㄥˇ ㄌㄢˋ ㄗㄨㄟˋ
成语简拼 mdl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酩酊爛醉
成语英文 be dead to the wide(be under the table)
成语俄文 сильно пьян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醉得厉害。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他们每个都喝得酩酊烂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从下午吃起,直吃到黄昏时候,一个个酩酊烂醉。”


成语典故

见“酩酊大醉”。《警世通言》卷6:“俞良又去赶趁,吃了几碗饿酒,直到天晚,~,踉踉跄跄,到孙婆店中,昏迷不醒,睡倒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酊(dǐng)〕醉得迷迷糊糊的,如“~~大醉”。

医药上用酒精和药物配制而成的液剂:~剂。碘~。颠茄~。

见“酩酊”。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汉。~鬼。~意。~拳(一种拳术,步法上突出东倒西歪的醉态)。~生梦死。~翁之意不在酒。 沉迷,过分爱好:~心。沉~。陶~(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用酒泡制的:~枣。~虾。~蟹。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酩』

《唐韻》莫迥切《集韻》《韻會》母迥切,𠀤音茗。 《說文》酩酊,醉也。詳前酊字註。  又《鄴中註》寒食爲醴酩,又煑粳米及麥爲酩。 《前漢·鼂錯傳》食肉而飮酩。 《集韻》或作佲、𠋶。通作茗。

『酊』

《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正韻》都領切,𠀤音頂。 《說文》酩酊,醉也。 《集韻》酩酊,醉甚。 《襄陽兒童歌》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  又《韻會》通作艼。 《晉書·山𥳑傳》作茗艼。

『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將遂切,音檇。 《正韻》爲酒所酣曰醉。 《書·酒誥》德將無醉。 《詩·大雅》旣醉以酒。  又心醉。 《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 《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經。  又骨醉。 《唐書·武后紀》高宗王后蕭良姊爲武昭儀所誣,囚之,武氏置二人釀甕中,曰令二姬骨醉。  又心和神全曰醉。 《淮南子·覽冥訓》通于大和者,惛若純醉而甘臥以遊其中,不知其所由也。  又《字彙補》醉李,地名。與檇李同。 《公羊傳·定十四年》於越敗吳于醉李。  又《字彙補》精崔切,音嶉。 《李世澤·韻圖》醉字有平去二音。 《說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亂也。一曰潰也。 《正字通》醉必伐德喪儀,酒誥、賓筵言之甚詳,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亂者。因卒立義,說文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