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


   指各种滋味。比喻人生的幸福、欢乐、痛苦、磨难等各种境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uān tián kǔ là
成语注音 ㄙㄨㄢ ㄊ一ㄢˊ ㄎㄨˇ ㄌㄚˋ
成语简拼 stk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酸甛苦辢
成语英文 joys and sorrows of life(joys and sooows are sour, sweet, bitter and hot)
成语法文 aigre,doux,amer,ǎcre(douceurs et amertumes de la vie)
成语俄文 всяческие перемены в жи зни
成语日文 いろいろな味(あじ)。〈喻〉幸(しあわせ)と辛酸(しんさん)などいろいろな境遇(きょうぐう)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各种滋味。比喻人生的幸福、欢乐、痛苦、磨难等各种境遇。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解放前,王妈妈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解放后她才过上了幸福生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


成语典故

指各种味道。比喻人生的种种遭遇。《鹖冠子.环流》:“阴阳不同气,然其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为善均也。”《歧路灯》四九回:“无非为衣食奔走,图挣几文钱,那酸甜苦辣也就讲说不起。”亦作“甜酸苦辣”。茅盾《蚀.幻灭》一:“像我,在外这两年,真真是甜酸苦辣都尝遍了!” 并列 泛指各种滋味。比喻人生各种遭遇。叶圣陶《微波》:“~,种种滋味搅和在一起,索性任情地倾吐。”△多用于描述有复杂经历的感受。→五味俱全 百感交集 ?一笑置之。也作“甜酸苦辣”、“酸咸苦辣”。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像醋的气味或味道:~菜。~溜溜。~梅。~甜。~奶。~枣。 化学上称能在水溶液中产生氢离子的化合物,分“无机酸”、“有机酸”两大类:盐~。碳~。硝~。硫~。~碱度。 讥讽人的迂腐:穷~。寒~。 悲痛,伤心:~楚。辛~(亦作“酸辛”)。~苦。~怆。~怀。 因疲劳或疾病引起的微痛而无力的感觉:~痛。腰~腿疼。

像糖或蜜的滋味,喻使人感到舒服的,与“苦”相对:~品。~食。~菜。~瓜。~美。~润。~适。~爽。~言蜜语。

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与“甘”相对:甘~。~胆。~瓜。 感觉难受的:~境。~海(原为佛教用语,后喻很苦的环境)。~闷。含辛茹~。吃~耐劳。~恼。 为某种事所苦:~雨。~旱。~夏。~于(❶对某种情况感到苦恼;❷表示相比之下更苦些)。 有耐心地,尽力地:~劝。~口婆心。刻~。~心孤诣。 使受苦:那件事可~了你啦!

像姜、蒜等的剌激性味道:~椒(一年生草木植物,果实有毛笔尖形、灯笼形等,青色,成熟后变成红色。可食,亦可入药。亦称“辣子”)。辛~。~乎乎。酸甜苦~。 辣味刺激:~眼睛。 凶狠,刻毒:毒~。泼~。手段~。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酸』

《唐韻》素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蘇官切,𠀤音𩆑。 《說文》酢也。關東謂酢曰酸。 《廣韻》醋也。 《書·洪範》曲直作酸。 《禮·月令》孟春之月,其味酸。 《周禮·天官·瘍醫》凡藥,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前漢·百官公卿表》廣安侯任越人爲太常,坐廟酒酸論。  又《釋名》酸,遜也。遜,遯在後也。言脚疼力少,行遁在後,以遜遁者也。 《嵆康詩》自致力所難,臨文情辛酸。  又《正字通》悲痛曰酸。 《後漢·公孫述傳》放兵縱火,聞之可爲酸鼻。  又《韻會》寒酸也。今作寒畯。 《范成大詩》洗盡書生氣味酸。  又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將軍鷔攻魏,定酸棗。 《前漢·地理志》𨻰留有酸棗縣。  又水名。 《山海經》少陽之山,酸水出焉。 《註》其味微酸,流入文谷水。  又木名。 《爾雅·釋木》樲,酸棗。  又草名。 《博雅》酸木,狐桃也。  又《山海經》鼓鍾之山,有草焉,方莖而黃花,員葉而三成,其名曰焉酸。  又鳥名。 《山海經》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首、六目、三足,名曰酸與。 《註》𤣥覽云:三足之鳥,有酸𪇬焉。  又《正字通》酸角,果名,生雲南臨安諸處,狀如豬牙,皁莢浸木和羹,酸美如醋。  又《字彙補》酸雞,蟲名。  又《韻補》叶荀緣切,音宣。 《韓愈·秋懷詩》作者非今士,相去時已千。其言有感觸,使我復悽酸。

『甜』

《集韻》與甛同。

『苦』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𠀤音䇢。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陸璣云: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𨂂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大夫苦成,見《國語》。  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艸作。

『辣』

《字彙補》同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