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比喻贵重。科、律:法律条文。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懿律嘉量,金科玉条。”李善注:“金科玉条,谓法令也。言金玉,炎之也。”本是形容法律条文的完善。今多指不可变更的条规。书多作“金科玉律”。 见“金科玉条”。张贤亮《小说中国》:“这使马克思所说的在阶级社会中巩固统治的~,‘不分阶层,不分出身,不分财产,在人民中间挑选优秀人物’成为可能。”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黄~。~子。~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属。五~(旧指金银铜铁锡)。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成的金属)。~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 钱:现~。基~。挥~如土。 指兵器或金属制的乐器:~革(兵器甲铠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声(a.钲声;b.钟声)。~鼓(锣鼓)。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喻尊贵、贵重、难得、持久、坚固、有光泽等:~兰(友情深)。~刚(梵语意译,喻牢固、锐利、能摧毁一切)。~瓯(a.盛酒器;b.喻疆土完整)。~城汤池。 一些动、植物因颜色似金而得名:~鱼。~乌(太阳)。~龟。~丝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 判定(刑罚):~处(chù)。~罚。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 古同“棵”。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 姓。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 约束:~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 姓。
《唐韻》居音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𠀤音今。 《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 《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 《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 《傳》金可以攺更。 《疏》可銷鑄以爲器也。 《又》從革作辛。 《傳》金之氣味。 《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又金有五色。 《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 《傳》金銀銅也。 《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 《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又《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 《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 《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 《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 《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 《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又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 《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又樂有八音,一曰金。 《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 《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 《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又兵也。 《禮·中庸》衽金革。 《朱註》金戈兵之屬。 又《韻會》軍行鉦鐸曰金。 《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 《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 《註》金,鉦也。一名鐲。 又黃色也。 《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 《註》金芝,色像金也。 《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又堅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 《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 《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又官名。 《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 《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 《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 《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 《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又《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 《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 《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又《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 《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又地名。 《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又《前漢·地理志》金城郡。 《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 《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又山名。 《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又《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 《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又臺名。 《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又花名。 《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又樹名。 《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又草名。 《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又《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 《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又《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又古天子號。 《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又國號。 《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又姓。 《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又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又書名。 《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 《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 《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 《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 《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又闕門名。 《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 《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又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又鍾名。 《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又星名。 《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 《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又金丹。 《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又石名。 《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 《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又去聲。 《字彙補》音噤。 《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又《韻補》叶居良切,音疆。 《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科』《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禾切,音窠。 《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 《徐曰》會意。 又《廣韻》條也,本也,品也。 《戰國策》科條旣備。 又坎也。 《孟子》盈科而後進。 又等也。 《論語》爲力不同科。 又科,斷也。 《釋名》科,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又取人條格曰科第。 《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郞從官。 《註》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科。 《註》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中,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又木中空也。 《易·說卦》科上稿。 又科頭。 《史記·張儀傳》跿跔科頭。 《註》謂不著兜鍪入敵。 又科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又科雉,獸名。 《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科雉。 又地名。 《水經注》汳水,又東逕科城北。 又《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 《正字通》植禾本也。
『玉』《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𠀤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𨻶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𠀤音肅。 《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𤥔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𨻰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𠀤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又《韻補》叶音域。 《漢費鳳𥓓》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叶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叶音迂。 《洞𤣥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律』《唐韻》呂戌切《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𠀤音嵂。 《玉篇》六律也。 《廣韻》律呂也。 《說文》均布也。十二律均布節氣,故有六律,六均。 《爾雅·釋器》律謂之分。 《註》律管,所以分氣。 《前漢·律歷志》律有十二,陽六爲律,隂六爲呂,黃帝之所作也。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爲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爲律本。 《後漢·律曆志》殿中𠋫用玉律十二,惟二至乃𠋫,靈臺用竹律六十𠋫日如其曆。 《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又用玉。漢末以銅爲之。 《書·舜典》同律度量衡。 《禮·王制》考時月,定日同律。 又《爾雅·釋詁》法也。 又常也。 《註》謂常法。 《正韻》律呂萬法所出,故法令謂之律。 《管子·七臣七主篇》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 《釋名》律,累也。累人心,使不得放肆也。 《左傳·桓二年》百官於是乎咸懼,而不敢易紀律。 又軍法曰律。 《易·師卦》師出以律。 又𠛬書曰律。 《前漢·𠛬法志》蕭何攟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晉書·𠛬法志》秦漢舊律起自李悝。悝著網捕二篇,雜律一篇。 又以其律具其加減,是故所著六篇而已。 又爵命之等曰律。 《禮·王制》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 《疏》律卽上公九命,繅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之等,是也。 又《爾雅·釋言》述也。 《禮·中庸》上律天時。 又《爾雅·釋言》銓也。所以銓量輕重。 又理髮曰律。 《荀子·禮論篇》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 《註》律,理髮也。 又詩律。 《杜甫·遣悶詩》晚節漸於詩律細。 又戒律。 《佛國記》法顯慨律藏殘缺,於是以弘始二年至天竺,尋求戒律。 又《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又斛律,耶律,𠀤複姓。 《姓譜》斛律,代人,世爲部落統軍,號斛律部,因氏焉。耶律,遼之後。 又《韻補》與嵂通。 《詩·小雅》南山律律。 《司馬相如·大人賦》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