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骨铭肌


   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òu gǔ míng jī
成语注音 ㄌㄡˋ ㄍㄨˇ ㄇ一ㄥˊ ㄐ一
成语简拼 lgm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鏤骨銘肌
成语英文 be engraved on somebody's mind forever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自顶至踵,横嘉惠于不訾;镂骨铭肌,怅余年之无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元稹《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骨铭肌之至。”


成语典故

比喻牢记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唐 元稹《谢准朱书撰田弘正碑文状》:“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骨铭肌之至。”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自顶至踵,横嘉惠于不赀;镂骨铭肌,怅余年之无几。” 见“铭心刻骨”。宋·陈亮《谢留丞相启》:“自顶至踵,横嘉惠于不资,~,怅余年之无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雕刻:~花。~刻。~空。~骨铭心(喻感激或牢记不忘)。~月裁云(喻巧夺天工的制作)。~尘吹影(喻徒劳)。 可供刻镂用的刚坚的铁。 古同“漏”,孔穴。

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骼(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朵儿(duor )〕尚未开放的花朵。 〔~碌〕滚动(“碌”读轻声)。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记。~心。~骨。~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人或动物体内附着在骨头上或构成内脏的柔软物质,由许多纤维组成(通称“肌肉”):~肤。~理。心~。随意~。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骨』

《唐韻》《韻會》古忽切《集韻》吉忽切,𠀤音汨。 《說文》肉之覈也。 《釋名》骨,滑也。骨堅而滑也。 《靈樞經》腎主骨,張筋化髓榦,以立身。 《周禮·天官·疾醫》以酸養骨。 《註》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 《疏》謂似人之骨立肉中者。 《列子·天瑞篇》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天,淸而散。屬地,濁而聚。  又牲骨。 《禮·祭統》凡爲俎者,以骨爲主。 《儀禮·鄕射禮註》以骨名肉,骨貴也。  又姓。 《隋書·骨儀傳》骨儀,京兆長安人。  又《唐書·東夷傳》新羅,其族名第一骨,第二骨,以自別。  又苦骨,苦參別名。  又多骨,白荳𦸅別名。見《本草綱目》。

『肌』

《唐韻》居夷切《集韻》居狋切《韻會》居宜切,𠀤音飢。 《說文》肉也。 《玉篇》肌膚也。 《正韻》膚肉。 《正字通》人身四支附骨者皆曰肌。 《釋名》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又密肌,蟲名。 《爾雅·釋蟲》密肌,繼。英《註》未詳。  又《韻會》或作𩨒。 《列子·黃帝篇》𩨒骨不䃣。  又《集韻》居氣切,音旣。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