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逝鱼沉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àn shì yú chén
成语注音 一ㄢˋ ㄕˋ ㄩˊ ㄔㄣˊ
成语简拼 ysyc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雁逝魚沉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成语典故

传说雁和鱼都可以代传书信,故以此典比喻音信断绝。又作“雁杳鱼沉”。出自五代后唐李袭吉之文中。李袭吉(?-906年),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乾符末应进士举,遭逢战乱,往依河中节度使李都,被擢为盐铁判官。后至太原,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署为府掾(yuàn院),专掌书记。史载,其人博学多才,尤为熟悉唐代的政治、历史和典章制度。光启三年(887年)升任河东节度副使,又拜右谏议大夫。当时,李克用和朱温各自割据一方,为争夺地盘,双方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战争。天复年间(901-904年),李袭吉曾替李克用写信给朱温,意欲与温罢战修好。他在其信中说道:十五年来,双方失和,争战不断,加之山高水隔,以致“雁逝鱼沉”,彼此间已很久没有书信往还了。 【出典】: 《旧五代史》卷60《唐书三十六·李袭吉传》802页:“天复中,武皇议欲修好于梁,命袭吉为书以贻梁祖,书曰:‘一别清德,十五余年,失意杯盘,争锋剑戟。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例句】: 元·刘庭信《折桂令·忆别》小令:“想人生最苦离别,雁杳鱼沉。” 元·高明《琵琶记·赵五娘忆夫》:“只见雁杳鱼沉,凤只鸾孤。” 见“雁杳鱼沉”。《旧五代史·唐书·要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欠绝八行之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行(háng )。~序。~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过去,往:~去。~川(逝去的流水,喻过去了的岁月或事物)。光阴易~。“子在川上曰:~者如斯夫!” 死,多用于对死者的敬意:~世。长~。仙~。 同“誓”,表决心之词。

没(mò)入水中,与“浮”相对:~没。~渣。~浮(喻盛衰消长)。石~大海。~鱼落雁。静影~璧。 落下,陷入:~陷。 重量大:~重。 慎重,不轻浮:~着(zhuó)。~毅。 深切长久,程度深:~思。~滞。~吟。~默。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雁』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㵎切,𠀤音贗。 《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 《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 《爾雅·釋鳥》鳧雁醜。 《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

『逝』

《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往也。 《增韻》行也,去也。 《詩·魏風》逝將去女。 《楚辭·九歌》將騰駕兮偕逝。  又《正韻》亡也。 《前漢·司馬遷傳》長逝者魂魄。  又發語辭。 《詩·邶風》逝不古處。 《集韻》或作遞。  又《集韻》征例切,音制。義同。或作遰。  又叶之列切,音折。 《詩·大雅》言不可逝。叶上舌字。  又叶食列切,音設。 《江淹·傷友賦》魂綿昧其若絕,泣縈盈其如潔。嗟妙賞之不留,歎知音之已逝。

『沉』

《字彙》同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