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贯而进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ú guàn ér jìn
成语注音 ㄩˊ ㄍㄨㄢˋ ㄦˊ ㄐ一ㄣˋ
成语简拼 ygej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魚貫而進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成语典故

谓连续行进,如鱼头尾相接。《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山高谷深,至为艰险……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唐.刘禹锡《唐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吏部郎中清河县开国男崔公神道碑》:“其它支孙未登金闺籍者,诜诜然鱼贯而进,文业甚似而孝谨不衰。”明.柯丹丘《荆钗记.春科》:“左右,举子入试者,用意搜检,以防怀挟。着他鱼贯而进。”亦作“鱼贯而行”。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难而进。”《南齐书.蛮传》:“汶阳本临沮西界,二百里中,水陆迂狭,鱼贯而行,有数处不通骑。”《英烈传》三八回:“那些将官又一一的鱼贯而行,序立在坛边。” 偏正 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接连着。比喻相继行进。明·柯丹邱《荆钗记·春科》:“举子入试者,用意搜检,以防怀挟,着他~。”△用于形容单行队列行进的状态。→鱼贯而出。也作“鱼贯而前”、“鱼贯而行”。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古同“惯”,习惯。 原籍,出生地:籍~。 姓。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b.表相承,如“取~代之”。c.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从上~下。

向前或向上移动、发展,与“退”相对:前~。上~。推~。跃~。~退。~取。~击。~驻。~行(xíng )。~而。 入,往里去:~见。~谒。~谗。 吃,喝:~食。~餐。滴水未~。 收入或买入:~账。~货。日~斗金。 奉上,呈上:~言。~奉。~献。 旧式房院层次,这所宅子是两~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而』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𠀤音栭。 《正韻》如支切,音兒。 《說文》頰毛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 《註》之而,頰𩑔也。  又《玉篇》語助也。 《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 《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 《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 《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 《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 《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 《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 《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 《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