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你这个令收起来罢,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14章:“孙玉亭惊得目瞪口呆,兴奋使他浑身冒起一层鸡皮疙瘩。”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 表面:地~。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不老实,淘气:顽~。 指橡胶:胶~。~球。 姓。
〔~瘩〕a.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病块,如“头上起了个~~”;b.小球形或块状的东西,如“芥菜~~”;c.不易解决的问题,如“思想~~”;d.不通畅或不爽利,如“这篇作文中的语句很~~”;e.量词,如“一~~糕”;f.麻烦,别扭。均亦作“疙疸”(“瘩”、“疸”均读轻声)。
痴呆的样子。
〔~背〕中医指生在背部的痈。亦称“搭手”。
〔疙~〕见“疙”。
《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糜切,𠀤音疲。 《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 《長箋》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 《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 《書·禹貢》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 《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 《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 《註》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又《釋名》被也。被,覆體也。 《韻會》皮膚,肌表也。 《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 《註》謂强語也。 《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 《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 《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又《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 《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 《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 《論語》射不主皮。 《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又皮幣。 《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 《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 又《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又《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又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又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 《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疙』《集韻》魚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𠀤音𧺞。 《集韻》癡貌。 《博雅》癡也。 又《集韻》居氣切,音旣。 又戟乙切,音曁。義𠀤同。 又《正字通》按疙,頭上瘡突起也。俗呼疙禿。 《淮南子·齊俗訓》親母爲其子治疙禿,血流至耳,見者以爲愛之至也。使出于繼母,則過者以爲嫉也。事之情一也,所從觀者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