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
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比喻篡权夺位。黄袍:古代帝王穿的龙袍。赵匡胤(927-976年),世为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出生于洛阳(今属河南)。成年后应募从军,后周显德六年(959年),积功升殿前都检点,掌握禁军大权。同年六月,周世宗柴荣病逝,年仅7岁的幼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这时,赵匡胤兼宋州(今河南商丘)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负责京师(今河南开封市)防务。正当主少国疑之时,忽报北汉结契丹南下,赵匡胤奉命出师御敌。当晚,驻扎在陈桥驿(今开封市东北40里),其弟赵匡义与掌书记赵普等指挥将士,发动兵变,用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诸将皆呼为“万岁”。赵匡胤率师回京,告诫众将士对太后、皇上不可惊吓侵扰,对朝中大臣不可侵犯欺凌,对府库、百姓不可侵掠。同时又取得了后周官僚集团的支持,遂取代后周,建立了宋朝,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是为宋太祖。 【出典】: 《宋史》卷1《太祖本纪》(一)3-4页:“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呼?’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太祖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乃退居公署。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瑰按剑厉声谓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 【例句】: 元·张宪《陈桥行》:“殿前点检作天子,方颐大口空诛死。重光相荡两金乌,十幅黄旗上龙体。” 清·陈忱《水浒后传》1回:“殿前点检作天子,陈桥兵变回京师;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事从此止。” 近代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16章:“而袁(世凯)此时既然找不到更好的工具,又急于要黄袍加身……也就不再反对他出面来组织研究帝制的团体了。” 主谓 把黄袍加在身上,即登上帝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诸将已擐甲执兵,直扣寝门曰:‘诸将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太祖惊起披衣,未及酬应,则相与扶出厅事,或以黄袍加太祖身,且罗拜庭下称万岁。”《水浒后传》1回:“~御海内,五代纷争从此止。”△多作褒义。用于指登上帝位。也作“黄袍加体”。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姓。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
增多:增~。追~。~倍。~封。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注解。~冕。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法。 施以某种动作:~以。不~考虑。 使程度增高:~工。~强。~剧。 超过:~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躯。人~。~材。~段。船~。树~。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世。献~。 亲自,本人:自~。亲~。~教。~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分(fèn )。~败名裂。 孕,娠:~孕。 量词,指整套衣服:做了一~儿新衣服。
《唐韻》薄褎切《集韻》《韻會》蒲褎切,𠀤音軳。 《廣韻》長襦也。 《釋名》袍,丈夫著下至跗者也。袍,苞也。苞,內衣也。婦人以絳作衣裳,上下連,四起施緣,亦曰袍,義亦然也。 《後漢·輿服志》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 又《爾雅·釋言》襺也。 《禮·玉藻》纊爲襺,縕爲袍。 《論語》衣敝縕袍。 又衣前襟。 《公羊傳·哀十四年》反袂拭面涕沾袍。 又《禮·喪大記》袍必有表。 《註》褻衣。 又《韻補》蒲侯切,叶音抔。 《詩·秦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又《集韻》薄報切,音暴。 《類篇》同袌。 或作𧝘、𪊬。
『加』《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家。 《說文》語相增加也。从力口。 《徐曰》會意。 《爾雅·釋詁》重也。 《註》重𤴁也。 《玉篇》益也。 《論語》又何加焉。 又《廣韻》上也,陵也。 《論語》吾亦欲無加諸人。 《註》陵也。 又《增韻》施也,著也。 《禮·冠義》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 又《韻補》叶居何切,音哥。 《東方朔·七諫》蓬艾親入御于牀第兮,馬蘭踸踔而日加。棄捐葯芷與杜衡兮,余奈世之不知芳何。 又叶居之切,音姬。 《三略》柔有所設,剛有所施。弱有所用,彊有所加。
『身』《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申。 《說文》躬也,象人之身。 《爾雅·釋詁》我也。 《疏》身,自謂也。 《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 《廣韻》親也。 《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 《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 《書·伊訓》檢身若不及。 《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 《傳》身,重也。 《箋》重爲懷孕也。 《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 《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 《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叶尸連切。 《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