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óng tán hǔ kū
成语注音 ㄌㄨㄥˊ ㄊㄢˊ ㄏㄨˇ ㄎㄨ
成语简拼 lthk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龍潭虎窟
成语英文 a extremely dangerous plac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9回:“你便是那汑太子,怎逃地网天罗?火首金刚,难脱龙潭虎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成语典故

犹龙潭虎穴。元 朱凯《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水浒传》第五九回:“你便是那吒太子,怎逃地网天罗?火首金刚,难脱龙潭虎窟!” 见“龙潭虎穴”。元·王实甫《丽春堂》3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水深之处:深~。泥~。水~。 深:~渊。~~(宽深,宽大)。~思(深思。亦作“覃思”)。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洞穴:石~。狡兔三~。~窿。 人聚集的地方,多指歹徒聚集之所:匪~。魔~。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潭』

《唐韻》《正韻》徒含切《集韻》《韻會》徒南切,𠀤音覃。水名。 《說文》水出武陵鐔成玉山。  又深也。 《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  又州名。 《廣輿記》長沙府,隋唐曰潭州。  又《集韻》《正韻》𠀤徐心切,音尋。旁深也。與潯同。 《揚雄·解嘲》或橫江潭而漁。  又《集韻》《正韻》𠀤夷針切,音淫。浸潭,與浸淫同。 《司馬相如·上林賦》浸潭促節。 《漢書》作浸淫。  又《廣韻》《集韻》𠀤以荏切,音𣔸。潭濼,水動搖貌。或作藫𤄶。  又《集韻》忍甚切,音荏。義同。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

『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骨切,音𡼿。 《篇海》窟,室也,孔穴也。 《禮·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 《左傳·襄三十年》鄭伯有爲窟室,而夜飮酒。 《史記·專諸傳》公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 《註》謂掘地爲室。  又山名。 《北史·鄭義傳》隱居滎陽三窟山。 《水經注》唐述山謂之唐述窟。  又西一里有時亮窟。  又月窟,月所生。  又《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 《註》掘卽窟,古字通。  又叶丘月切,音闕。 《謝靈運·辭祿賦》解龜紐于城邑,反褐衣于丘窟。頖人事于一朝,與世物乎長絕。  又叶區乙切,音乞。 《蘇軾·石炭詩》君知欲斫姦邪窟,楚國何曾斬無極。 《六書音義》亦作堀𡻋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