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荒朔漠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óng huāng shuò mò
成语注音 ㄌㄨㄥˊ ㄏㄨㄤ ㄕㄨㄛˋ ㄇㄛˋ
成语简拼 lhs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龍荒朔漠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


近义词



成语示例


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宋书?武帝纪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书·武帝纪》:“遂乃三浮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成语典故

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国家。《宋书.武帝纪中》:“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龙荒朔漠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 并列 龙,龙城,古代匈奴祭天之地。龙荒,指漠北。朔,北。形容北方塞外荒漠的地方。《宋书·武帝纪中》:“遂乃三俘伪主,开涤五都,雕颜卉服之乡,~之长,莫不回首朝阳,沐浴玄泽。”△含贬义。用于边远之地。→龙荒蛮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年。灾~。防~。备~。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芜。~地。开~。 废弃:~废。~疏。~置。业精于勤,~于嬉。 冷落偏僻:~村。~郊。~落(luò)(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颓。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信。~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放纵,迷乱:~淫。~腆(沉湎于酒)。 远,边远的地方:~远。~遐。八~。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之”。 包有:“奄有龟蒙,遂~大东,至于海邦”。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子(毛坯)。

农历每月初一:~日。~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从其~”。 北方:~方。~漠(北方沙漠地带)。~气。~土。

面积阔大无人定居,缺水干燥的沙石地带:沙~。~北。 空旷:广~。荒~。~~。 冷淡地,不经心地:~视。~不关心。 同“寞”,寂静无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光切,音肓。 《說文》蕪也。一曰草掩地也。 《周語》田疇荒蕪。 《韓詩外傳》四穀不升謂之荒。 《爾雅·釋天》果不熟爲荒。  又廢也。 《書·蔡仲之命》無荒棄朕命。 《傳》無廢棄我命。  又大也。 《詩·周頌》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書·益稷》惟荒度土功。 《傳》大治度水土之功。  又《書·禹貢》五百里荒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又掩也。 《詩·周南》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又空也。 《吳語》荒成不盟。  又蒙也。 《禮·喪大記註》在旁曰帷,在上曰荒。  又《集韻》同慌。 《楚辭·哀郢》荒忽其焉極。  又通肓。 《史記·扁鵲列傳》搦髓腦揲荒。 《註》荒,膏荒也。  又地名。 《水經注》荒谷東岸有冶父城。 《梁元帝·𤣥覽賦》夕瞻荒谷之寺。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大歲在己曰大荒落。  又姓,見《通志·氏族略》。

『朔』

《唐韻》所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𠀤音槊。 《說文》月一日始蘇也。 《白虎通》朔之言蘇也。明消更生,故言朔。 《書·舜典》正月上日。 《傳》上日,朔日也。 《疏》月之始日謂之朔日。 《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 《註》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也。 《禮·玉藻》聽朔於南門之外。  又《儀禮·大射禮》朔鼙。 《註》朔,始也。  又《禮·禮運》皆從其朔。 《註》朔,亦初也。  又《玉篇》北方也。 《書·堯典》宅朔方曰幽都。 《傳》北稱朔。 《疏》朔,北方也。舍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也。

『漠』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𠀤音莫。 《說文》北方流沙也。與幕通。 《文選·嘯賦》註沙土曰幕。幕漫之。 《程大昌·北邊備對》幕者,漠也。言沙磧廣莫,望之漠漠然也。  又《爾雅·釋言》漠,淸也。  又《廣韻》施也,茂也。  又淡漠,恬靜貌。 《文子·上仁篇》非淡漠無以明德。  又與寞通。 《楚辭·遠遊》野寂寞其無人。  又與莫通。 《爾雅·釋詁》漠,謀也。 《詩·小雅》聖人莫之。莫漠音義同。  又漠漠,布列貌。 《陸機詩》街巷紛漠漠。  又漠陽,江名。 《廣輿記》在肇慶府陽江縣。  又《集韻》莫白切,音陌。與𡻟同。或从水,亦作㵹。  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 《李陵詩》徑萬里兮度沙漠,爲君將兮奪匈奴。  又叶莫卜切,音木。 《嵆康·阮籍碑銘》怡神大素,𥳑邁世局。隱處虛室,反眞歸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