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 [jiǔ jiǔ]
1 节令名称。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成九个时段,每个时段为九天,即为“夏九九”和“冬九九”。并依次定名为头九、二九、…九九。通常所指的“九九天”是指冬九九,三九和四九期间,是中国最冷时期,而最末一个九天即九九期间已是3月“惊蛰”时节,气候转暖,是“九九艳阳天”了。
2 乘法口诀。以一到九每两数相乘而成,如“七八五十六”、“二四得八”等。古时由“九九八十一”开始,共三十六句,故称“九九”。起源很早,在春秋齐桓公时,已有明确记载。
1 算术乘法名。以一至九每二数顺序相乘。上古时系由九九自上而下,而至一一,故称“九九乘法”。
2 八十一,九之自乘数。
3 由冬至日起,历八十一日,每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至“九九”。亦指“九九”中最末一个九天。
4 指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重九”。
5 指“阳九”、“阴九”之灾。
6 蒙古、满州 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为一九,至多为九九。凡献寿祝年,臣下贡物,多用九九,以取吉祥之义。
7 泛指极多数。
8 一种枪的俗名。
1 算术乘法,即从一到九,二数相乘之数。
2 八十一,九的自乘数。
3 中国古代将夏至和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个段落各九天,分别称为夏九九和冬九九。通常所说的九九是指冬九九,即一年中气温由较低过渡到最冷,再 逐渐回暖的一段时间。亦指九九中最末的一个九天。
4 九月九日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