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ún dùn

浑沌


拼音 hún dùn 
注音 ㄏㄨㄣˊ ㄉㄨㄣˋ
繁体 渾沌

词语解释

浑沌    [hún dùn]

1   同“混沌”

   chaos; innocent;


引证解释

1   古代传说中指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2   模糊;不分明。

3   相传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

4   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北海之帝为 忽,中央之帝为 浑沌。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5   神话中的一种兽名。


国语辞典

浑沌  【hún dùn】

1   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也作「混沌」。

  《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厘之根,无连抱之 枝。」

2   模糊不分明。也作「浑敦」。

  《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厘之根,无连抱之 枝。」

3   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 。也作「浑敦」。

  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4   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

  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5   神话传说中的恶兽。

  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