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ài     
注音:ㄗㄞˋ
部首:
总笔画:6

统一码:U+518D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10447

五笔86:GMFD

仓颉:MGB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20877

CSS代码:\518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again, twice, r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ài   ㄗㄞˋ

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次。~衰三竭。 表示重复或继续,多指未然:~说。 表示更,更加:~勇敢一点。 表示承接前一个动作:想好了~写。


again, twice, re-
noch einmal, wieder, nochmals (Adv)​,ferner, außerdem, überdies (Adv)​,noch mehr (Adv)​,nochmal, wieder (Adv)​,(erst ...)​, dann ... (Konj)​,wiederkehren, zurückkehren (V)
à nouveau,de nouveau,encore,une fois de plus,puis,continuer,revenir,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ài

<[数]>
(1) (会意。小篆:从一,冓( 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2) 同本义 [another time]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4) 两次 [two times;doubly;twice]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 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 方苞《狱中杂记》

词性变化


  zài  

<副>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again;afresh;once again]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anew]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 [once more]——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 [another]。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in any case]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but;yet]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國語辭典

ㄗㄞˋ

zài 

第二次、又一次、两次。 如:「再见」、「再嫁」、「再鞠躬」。 《史记·卷六九·苏秦传》:「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 表示动作继续重复。 如:「再接再厉」、「再版」、「失败了再努力。」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表示一个动作接续在另一动作结束之后。 如:「吃完饭再走!」、「先擦窗户,再洗地板。」 更。表示行为程度的加深。 如:「你能这么想,真是再好不过了。」 表示另有补充。 如:「再则」、「再说」、「再不然」。


《康熙字典》

【子集】
【子集下】
部首:
总笔画:6
部首笔画:2
部外笔画:4

《唐韻》《集韻》《韻會》𠀤作代切,音載。 《說文》一舉而二也。从冓省。 《徐曰》一言舉二也。 《玉篇》兩也。 《廣韻》重也,仍也。 《書·禹謨》朕言不再。 《禮·儒行》過言不再。 《註》知過則改,故不再也。 《左傳·僖五年》一之謂甚,其可再乎。  又子例切,音祭。 《楚辭·九章》背法度而心治兮,辟與此其無異。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说文解字》

【卷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作代切

一舉而二也。从冓省。

『清代:段玉裁』


一舉而二也。
凡言二者、對偶之詞。凡言再者、重複之詞。一而又有加也。
从一、冓省。
冓者、架也。架古衹作加。作代切。一部。


谜语

"再" 为谜底的谜语

  1. 再去一笔也是字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