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横 撇 点 撇 横 竖
<象>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puff;whir]。如: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ㄏㄨ
吐气。与「吸」相对。 如:「呼气」。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大声呐喊。 《诗经·大雅·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招、唤。 如:「呼朋引伴」、「呼风唤雨」。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 唐·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称、谓。 唐·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 《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ㄏㄨ
表感叹的语气。 《论语·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ㄏㄨ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如:「北风呼呼的吹。」
ㄏㄨ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唐韻》荒烏切《集韻》《韻會》《正韻》荒胡切,𠀤音虍。 《說文》外息也。 《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又《廣韻》喚也。 又《集韻》嗚呼,歎辭。 《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又通作乎。 《詩·大雅》於乎小子。 又通作虖。 《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又姓。 《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 《前漢·匈奴傳》呼衍氏。 《註》師古曰:卽今鮮𤰞姓呼延者是也。 又呼沱,水名。 《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又草名。 《爾雅·釋草》蓫薚,馬尾。 《疏》蔏𦸐,一名夜呼。 又《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又《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 《註》呼,虛憊聲。 《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荒故切,音戽。 《廣韻》本作謼。號呼也。 《詩·大雅》式號式呼。 《釋文》呼,火胡反。 又火故反。 《禮·曲禮》城上不呼。 《釋文》呼,火故反。 又《集韻》許箇切,音𧬱。 《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 《註》呼,發聲也。 《釋文》呼,好賀反。 又《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切部: 荒烏切
『清代:段玉裁』
外息、出其息也。
荒烏切。五部。今人用此爲號嘑、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