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折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点 横 竖 横
堵,填满空隙:堵~漏洞。~尺。~规。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子。
<名>
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 [stopper;cork]。如:瓶塞;木塞;活塞
<形>
(1) 困窘,时运不通 [be in difficult position]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2) 诚实 [honest]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3) 另见 sài;sè
<动>
(1) 构筑要塞 [build fortress;construct fortifications] 南朝违约塞 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2) 通“赛”。酬神 [sacrifice to God]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诏令太官给塞具。——《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冬塞祷词。——班固《汉书·郊祀志》 (3) 又如: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4) 另见 sāi ; sè
<名>
(1)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pass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fortress]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战国策·秦策》。注:“隘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3) 边境[frontier]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 范仲淹《渔家傲》 (4)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5) 特指东北边境 [Northern frontier]。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6) 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gambling]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ㄙㄜˋ
阻隔不通。 如:「堵塞」、「阻塞」、「闭塞」。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充满。 如:「充塞」。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推托、应付。 如:「搪塞」、「塞责」。 补救。 《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
ㄙㄞˋ
险要的地方。 如:「要塞」。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山有九塞,泽有九薮。」 汉·高诱·注:「险阻曰塞。」 边境。 如:「边塞」、「关塞」。 唐·杜甫〈秋兴〉诗八首之一:「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ㄙㄞˋ
酬报神明。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塞祷。」 《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民山。」 通「赛」。
ㄙㄟ
(一)之又音。
ㄙㄞ
封口的东西,通常用软木或塑胶制成。 如:「瓶塞」、「活塞」、「软木塞」。 也称为「塞子」。
ㄙㄞ
填满空隙。 如:「嘴里塞满了糖果。」 受阻不畅。 如:「塞车」、「这条路每到下班时间就交通堵塞。」
《廣韻》蘇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則切,𠀤音㥶。塡也,隔也。 《禮·月令》孟冬,天地不通,閉塞成冬。 《又》謹關梁,塞徯徑,季春開通道路,無有障塞。 又充也,滿也。 《書·舜典》溫恭允塞。 《詩·鄘風》秉心塞淵。 又國之阨險曰塞。 《史記·蘇秦傳》秦四塞之國,披山帶渭。 《後漢·杜篤傳》城池百尺,扼塞要害。 又月在辛曰塞,見《爾雅·釋天》。 又塞塞,不安貌,見《博雅》。 又伊蒲塞,卽優婆塞。 《後漢·楚王英傳》以助伊蒲塞桑門之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先代切,音賽。邊界也。 《禮·月令》孟冬備邊境,完要塞。 又九塞。 《淮南子·地形訓》九塞,太汾,澠阨荆阮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 《註》太汾在晉,澠阨殽阪皆在弘農郡,荆阮方城皆在楚,井陘在常山,令疵在遼西,句注在鴈門隂館,居庸在上谷阻陽之東。 又紫塞。 《古今注》秦築長城,土色皆紫,因名。 又博塞,戲具也。 《莊子·騈拇篇》問穀何事,則博塞以遊。 又姓。 又與賽同。 《前漢·郊祀志》冬塞禱祈。 本作𡫟。亦作𡫼。
切部: 先代切
『清代:段玉裁』
汉字笔画